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医药卫生   11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自然流产模型小鼠蜕膜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妊娠模型小鼠及自然流产模型小鼠蜕膜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探讨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X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XDBA/2。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天蜕膜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通过MIAS-2000医用彩色病理图像免疫组化测量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其结果用平均灰度值表示;同时应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两组模型孕13天蜕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妊娠模型相比,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蜕膜细胞凋亡指数,自然流产模型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1)。结论:早孕期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异常是自然流产的机制之一,Bcl-2/Bax途径可能是诱导早孕期蜕膜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同种异体NK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以K562细胞为对照,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CNE2、KG1a和U251细胞的活性。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种细胞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A/B)和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UL16结合蛋白(ULBP1~3)基因和分子的表达情况。效靶比20∶1时用AMO-1、BMO-1、M295、M310和M551单抗分别阻断肿瘤细胞表面MICA、MICB、ULBP1、ULBP2和ULBP3分子,观察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NK细胞对K562、CNE2和KG1a细胞均有杀伤活性,对U251细胞无杀伤活性。在mRNA水平4种细胞均表达MICA/B和ULBP1~3基因。K562细胞表达MICA/B和ULBP1~3全部分子;KG1a和U251细胞均不表达5种分子;CNE2细胞表达MICA/B和ULBP2,不表达ULBP1和ULBP3。CNE2、KG1a和U251细胞均高表达HLAI分子,而K562细胞不表达。用单抗分别阻断靶细胞表面相应的NKG2D配体分子,NK细胞对KG1a和U251细胞的杀伤活性无变化。NK细胞对K562和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可部分被封闭。同种异体NK细胞在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其杀伤机制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的机制.方法 以K562细胞作为对照,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并分别用PCR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和Raji细胞MICA/B、ULBP1-3、HLA基因型和分子的表达情况.效靶比20∶1时用单抗分别阻断K562和Raji细胞表面MICA、MICB、ULBP1、ULBP2、ULBP3和HLA-Ⅰ类分子,观察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562细胞表达MICMB和ULBP1~3基因和分子,不表达HLA-Ⅰ类分子,Raji细胞表达ULBP1~3基因和HLA-Ⅰ类分子,不表达MICA/B和ULBP1~3分子.Raji细胞HLA基因型为A*3、3.B*71、71,Cw3、4.用单抗封闭MICMB和ULBP1~3分子后,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降低,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 Raji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机制和Raji细胞高表达HLA-Ⅰ类分子,不表达NKG2D的配体MI-CA/B和ULBPI~3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静脉补钙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少新生儿钙渗漏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住院的静脉补钙患儿380例及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静脉补钙患儿420例,实施两种不同的静脉补钙流程,比较两组患儿钙渗漏发生率。结果 实施新静脉补钙方法的渗漏发生率为0.7%,实施旧静脉补钙方法的渗漏发生率为4.2%。结论 规范钙剂使用方法。统一制定处理流程,可减少钙渗漏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甘肃省围孕期女性环境毒物代谢相关基因位点多态性分布特征,筛选基因突变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方法 纳入1 389例于2018年6月-2019年7月行孕前咨询或孕早期初次孕检的女性,对环境毒物代谢酶基因CYP1A1、GSTM1、GSTT1、GSTP1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甘肃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上述环境毒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CYP1A1 Ile462Val基因位点杂合突变基因型AG频率为34.0%,纯合突变基因型GG频率为5.2%;GSTP1 A313G基因位点杂合突变基因型AG频率为34.1%,纯合突变GG基因型频率为4.6%;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6.5%、43.3%;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频率为23.7%。汉族和少数民族的GSTM1、GSTT1、GSTP1基因型频率分布相似(P> 0.05),甘肃省不同地区围孕期女性的GSTM1、GSTT1、GSTP1基因型频率分布相似(P>0.05)。结论 甘肃省围孕期女性细胞色素P450基因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系相关基因位点突变型或缺失型略高于其他地域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 引  言糖代谢异常在缺血性脑梗死 ( ICI)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已证实糖尿病是 ICI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糖状态与预后相关。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作为糖尿病疗效评定的监测指标以及微血管病变的生化标志正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观察了66例 ICI患者急性期 Hb Alc及空腹血糖 ( FBG)的变化 ,初步探讨 Hb Alc增高与 ICI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999年 1月至 6月首次 ICI收住院的患者 66例 ,其中男 50例 ,女 1 6例 ,平均年龄( 65.32± 9.50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 31例 ,糖尿病 3例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 2 1…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放疗进行比较。方法72例初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综合组所用化疗方案为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放疗前化疗2个周期,放疗后化疗1个周期。两组放疗方法和剂量相同,每次1.8~2.0GY,1wk5次,总量达DT65Gy左右/6.5~7wk。结果综合组临床疗效CR41.7%(15/36),PR44.4%(16/36),有效率(CR+PR)86.1%(31/36);单纯放疗组CR13.9%(5/36),PR41.7%(15/36),CR+PR55.6%(20/36)。综合组CR及有效率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食管癌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创建爱婴医院后,本院雇用护工完成特护婴儿室的母乳喂养和其他日常生活护理工作的具体做法为:1择优选聘数名下岗女工,身体检查合格,儿科主管护师对其进行特护婴儿的医学护理培训,经考试合格在特护婴儿室实习1个月,同时进行18h以上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术培训,经...  相似文献   
19.
王丽君  李青转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F003-F003
1临床资料例1 :男,74岁,以头晕,行走不稳2天入院。有10年的2型糖尿病病史。门诊行头颅CT检查示:腔隙性脑梗死,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A2>P2 ,心率9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莫菲氏征阴性,按腔隙性脑梗死治疗。住院后第6日出现高热,体温达39℃,寒颤,无恶心、呕吐,仍无腹痛及腹部压痛,无黄染,寻找高热原因,做腹部B超,发现胆结石、胆囊化脓。例2 :男性,81岁,以纳差10天入院,有15年2型糖尿病病史。门诊头颅CT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粗,心率89次/分,A2>P2 ,心律齐,…  相似文献   
20.
DICE作为二线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DICE作为二线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效性及不良反应耐受性。方法:采用DICE方案治疗28例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复发组16例,难治组12例并探讨足三里穴位封闭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防化疗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结果:28例中,完全缓解CR7例(25.0%),部分缓解PR8例(28.6%),有效率53.6%。复发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难治组(10/16比4/12;P<0.01)。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2例中CR2例,LDH正常组16例CR5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DICE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脱发和可逆性骨髓抑制,患者均能耐受,无1例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DICE方案对复发性NHL有效,但对难治性NHL相对无效,提示复发性和难治性NHL可能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对两者应该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LDH可以作为NHL化疗是否敏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