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足背动脉超声检测指标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51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肢端有无开放性溃疡分为溃疡组(23例)和无溃疡组(28例),对足背动脉的超声测量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溃疡组血管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无溃疡组,而高切变率全血黏度(BVH)、低切变率全血黏度(BVL)、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无溃疡组。多元相关回归分析显示BVH、BVL能对D产生影响,偏回归系数(r)分别为-0.004和-0.009;PSV与BVH、PV关系密切,r分别为-0.957、-25.655;而RI与BVH,PI与BVH、PV、Fib关系较密切,r分别为-0.009、-0.141、-2.666、-0.383。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以加重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小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管病变程度,是加剧肢端局部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溃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中采用应变(strain imaging,S1)和应变率成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负荷前后SI与SRI指标变化,探讨两种技术在DSE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应变率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检测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变率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8例冠心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进行大剂量DSE。测量各节段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YS)和收缩期达峰时间(TP)。结果40μg/(kg·min)时,缺血节段较之正常组SRSYS显著降低、TP显著延长。与静息状态相比,40μg/(kg·min)时正常组SRSYS极显著增加、TP显著缩短,缺血节段SRSYS显著增加、TP无显著变化。结论DSE与应变率结合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运动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4.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3种兔心力衰竭模型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兔3种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模型的效果。方法24只兔随机分成3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前间壁心肌梗死;B组扩张型心肌病组,阿霉素经耳缘静脉给药复制扩心病模型;C组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组,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心肌肥厚致心力衰竭模型。术后不同时间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造模效果。结果经胸超声可获取兔心脏清晰图像。A组造模成功表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和射血分数(EF)减低。B组左心扩大,心功能显著下降,并可出现心包积液。C组先出现心肌肥厚,EF增高,终末期心腔扩大,EF下降。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活体检测兔心力衰竭模型效果可行。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与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探讨 ,比较 IMT与颈总动脉内 -中膜横切面面积 (IMCS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55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成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 1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 ,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三组患者颈总动脉 IMT和斑块 ,计算 IMCSA。比较三组间 IMT和 IMCSA的差异 ,比较 IMT和 IMCSA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冠状动脉 1支和多支病变组间 IMT无显著差异 ,IMCSA和斑块面积在多支病变组显著增高 (P<0 .0 1)。用 IMCSA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能更好地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颈总动脉 IMCSA较 IMT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 ,区分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LDDSE)中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静息及5、1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获取心尖两腔、四腔观清晰QTVI图像,测量等容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IVC)、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等容收缩时间(TIVC)。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4~6周复查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共研究200节段,正常组(72节段)、存活心肌组(77节段)和非存活心肌组(51节段)。静息下,与正常组比较,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VIVC、VS均显著降低(P<0.05),TIVC显著延长(P<0.05),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两组间VIVC、VS与TIVC则无显著差异。与静息下比较,5、1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存活心肌组VIVC、VS均显著增加(P<0.05),TIVC显著缩短(P<0.05);而非存活心肌组VIVC、VS、TIVC则无显著变化。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与VS比较,VIVC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增加(P<0.05);10μg.kg-1.min-1负荷下,与VS比较,VIVC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DSE中可运用QTVI技术无创检测存活心肌,QTVI指标VIVC、VS检测存活心肌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但在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VIV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收缩期应变率与校正的Q-V峰值间期及射血分数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高血压患者(LVN组25例,LVR组30例)和30例健康人,分别测量每例患者各室壁中间段和基底段的平均收缩期应变率,射血分数及校正的Q-V峰值间期.结果收缩期应变率的平均值与校正的Q-V峰值间期及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0和r=-0.86,P<0.001).收缩期应变率在3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校正的Q-V峰值间期和射血分数仅在高血压LVR组与其他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o.05).结论应变率成像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敏感、简便而可靠的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肌收缩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8.
应变率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探讨SRI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正常组(A组)30例,冠心病组(B组)30例,测定各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统计各组左室壁出现的收缩后缩短(PSS)的节段数;检测各节段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缺血节段的SRS、SRE、RSA均显著降低(P<0.05),B组PSS检出率显著增多(P<0.05);与非缺血节段比较,缺血节段TCEC显著延长(P<0.05).结论 SRI为定量、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生理性肥厚进行比较并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左心室舒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26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高心组)、8例心肌肥厚的职业运动员(运动员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DTI技术测量各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收缩期、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分别是Vs、Ve、Va)、内外膜峰值速度差(ΔV)及峰值速度阶差(VG)、Ve/Va比值、等容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心肌运动频谱持续时间(IVCT、IVRT),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员组各期的峰值速度及速度阶差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和运动员组比较,高心组Ve、ΔVe、VGe显著降低.结论 DTI技术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心肌舒缩功能状况,并可对生理性肥厚心肌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生理性肥厚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进行鉴别,并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28例经临床与超声诊断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高心组)、8例有心肌肥厚的职业运动员(运动员组)和22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DTI技术测量各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收缩期,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分别是Vs,Ve,Va)、内外膜峰值速度差(ΔV)及峰值速度阶差(VG)、Ve?蛐Va比值、等容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心肌运动频谱持续时间(IVC,IVR),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员组各期的峰值速度及速度阶差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组虽反映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EF是正常的,但是其E波运动速度及Ve、舒张早期速度阶差(VGe)均较正常组和运动员组有显著下降。结论:DTI技术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心肌舒缩功能状况,并可依此对生理性肥厚心肌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