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要素为关键词,定向文本挖掘中药配伍规律。方法:在数据库中收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文献数据,格式化后,以"寒"、"热"、"虚"、"瘀"为挖掘词挖掘,结合人工降噪,分析配伍规律。结果:寒证、热证用药对比鲜明,虚证、瘀证用药相似,各证型均涉及桂枝芍药知母汤。结论:以证候定向文本挖掘方法,可总结中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以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情况。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建立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左归丸、六味地黄丸、骨松宝颗粒、右归丸、肾骨胶囊等为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中成药。中草药淫羊藿、熟地黄、黄芪、骨碎补、丹参、补骨脂、葛根、当归、杜仲等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淫羊藿、熟地黄为中药配伍的核心药物,具有补肾健脾、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雌激素、维生素D、钙剂、降钙素等西药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雌激素与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联用是最常用的中西药组合。结论: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提示了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肺癌中医药治疗的用药特点和规律,探索利用文本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肺癌"相关主题词,运用文本数据挖掘方法,从肺癌治疗常用中药、中成药、西药及其联合应用等方面,探讨肺癌中医治疗特点和规律。结果:通过分析58745篇肺癌相关文献文本挖掘结果,发现中药治疗肺癌以益气养阴扶正为主,中药人参、黄芪最为常用;活血、祛痰药物应用较多以使邪有出路,如薏苡仁、丹参等;同时应用有毒中药以解毒散结;中成药中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平消胶囊等应用较多,通过方剂的配伍,增加疗效,减轻毒性,发挥扶正散结作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其中较突出的为顺铂和艾迪注射液。结论:肺癌中医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兼顾祛邪,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采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整体把握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指导临床用药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乙脑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乙脑中药、中成药、西药及西药与中成药联合应用规律,并利用Cytoscape 2.8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中药以生地黄、板蓝根、大青叶、生石膏、黄芩等清热解毒药最为常用;中成药以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等应用为多;西药以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为基础,常常与其他抗病毒药、脑细胞营养药、激素类等药联合应用,这些西药也经常与安宫牛黄丸、清开灵等中成药联合应用。结论文本挖掘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疾病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高血压病中成药与西药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中成药、西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检索高血压相关文献,利用专有的文本工具进行信息提取,通过反复清洗,去除噪音,分析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中药、中成药、西药及中成药、西药配伍使用情况。结果:治疗高血压病最常用的中药是天麻、钩藤,最常用的中成药是丹参注射液和珍菊降压片,最常用的西药是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最常用的中成药、西药配伍是卡托普利和珍菊降压片、硝苯地平和珍菊降压片。结论:使用文本挖掘技术能够得到符合临床实际的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中药、中成药、西药、中成药与西药配伍,为探索中成药、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提供文献学支持。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2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分析其发病机理、诊断方法、预防方法与治疗措施。结果:有11例患者接受了非手术的治疗;17患者采用了手术治疗的方法。通过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患者共有12例;5例患者为中残;4例患者为重残;2例患者为植物生存;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7.9%。结论:由于外伤性脑梗塞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都较高,所以应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文献检索方法检索(1980年1月1012年5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参麦注射液文献数据,采用基于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数据集中证型、疾病、症状、中成药、西药等方面。挖掘结果通过一维频次及构建网络图进行展示。结果共有3159篇文献,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多与虚、瘀证型因素相关;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梗死、休克是其治疗的核心疾病;主要治疗心绞痛、乏力、胸闷胸痛等症状;常与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中成药合用;常与硝酸甘油、果糖、卡托普利等西药合用。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的证型、疾病挖掘结果与其说明书中一致,潜在治疗证型为瘀证,潜在治疗疾病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其常与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中成药合用和硝酸甘油、果糖、卡托普利等西药合用。  相似文献   
38.
基于文本挖掘探索六味地黄丸临床适应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临床经典用药,对于总结及拓展其适应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六味地黄丸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数据集中相关症状。结果发现,六味地黄丸除传统认识的适应症外,潜在适应症为口疮、(性)功能障碍、便秘、足跟痛等。  相似文献   
39.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课题组制备的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或直接作为植骨材料的要求.实验将材料植入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以进一步了解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目的:用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来修复兔桡骨骨缺损.评价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的成骨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9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将猪椎骨煮沸12 h,经系列乙醇脱水后于800℃条件下煅烧6 h后制得陶瓷化骨,完全去除有机成分,再将陶瓷化骨与适当浓度的焦磷酸钠溶液复合后于800℃煅烧1 h,经缓慢冷却后制得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自体髂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在兔双侧桡骨造成1.0 cm骨缺损后分别植入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材料、自体髂骨,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缝合切口.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周取出双侧尺、桡骨后摄X射线片,了解移植物的X射线变化情况.制备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移植物的组织形态特征及新骨形成情况.结果:X射线片: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在术后4周可见材料密度较宿主骨高,与宿主骨分界清楚,8周后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模糊,12周后大部分材料旱高密度影,24周后材料仍有部分高密度影.白体髂骨组在术后4周可见髂骨与宿主骨分界模糊,24周后植骨部位密度与宿主骨一致.组织学形态观察: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发现有新骨贴附材料生长,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新骨形成增多.24周后新骨形成明显增多,仍可见部分残余材料:自体髂骨组在12周后髓腔完全再通,24周后植骨部位与宿主骨结构没有差别;空白对照组未见骨连接或髓腔再通,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损两端逐渐封闭并硬化.结论:实验初步表明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町用于桡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0.
骨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骨肿瘤,又称为骨的成纤维细胞性纤维瘤、硬纤维瘤、胶原纤维瘤。Jaffe最早于1958年将其命名为“desmoplastic fibroma”。由于此肿瘤在组织结构上与软组织的硬纤维瘤(desmoid tumor)相似,在1980年被重新命名为“desmoid tumor of bone”。WHO于1993年对骨韧带样纤维瘤重新定义为: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肿瘤,以产生大量胶原纤维、细胞含量少、核呈卵圆形或椭圆形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