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老龄(20~21月龄)雄性 VVi—star 大鼠,观察给予老龄雄性大鼠机体补充 Se后对全血、心、肝、肾的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体补充硒后可使老龄大鼠全血和上述脏器组织 SeGSH—Px 活性升高,LPO 含量降低,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IL-10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的意义.方法 慢加急性肝衰竭组25例,慢乙肝组25例,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测定血清IL-10的水平,MSP方法检测IL-10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三组间比较.结果 肝衰竭组、慢乙肝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较慢乙肝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IL-10水平与TBIL、MELD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566,r=0.443,P<0.05),与PTA呈明显负相关(r=-0.581,P<0.05),与ALT、HBV-DNA无明显相关性(分别为r=-0.022,r=0.033,P>0.05).肝衰竭组甲基化分布状态较慢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衰竭、慢乙肝患者IL-10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随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升高.IL-10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姑息镇痛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朝阳 《当代医学》2011,17(28):14-1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姑息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亚甲蓝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结果 麻醉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VAS评分得到显著性下降(P<0.05),QOL-C30评分得到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 亚甲蓝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镇痛是安全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自2011年3月~2014年10月共行后路三维矫形术治疗5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男20例,女32例;年龄13~18岁,平均16.5岁;52例患者均获得3~6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30个月,统计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分别为86.67°±10.31°(74.32°~96.5l°),手术时间为200.59±38.12 min,术中出血量838.10±197.90 mL,术后l周冠状面主胸弯畸形矫正率为(72.07±10.80)%,冠状面Cobb角平均残留21.37°±10.31°(11.32°~31.38°);终末随访平均丢失21.37°±10.31°(11.32°~31.38°);顶椎偏距平均残留2.37±1.25 cm,矫正率为(50.07±9.80)%,终末随访时平均丢失0.51±1.05 cm,丢失率为(8.07±3.11)%。4例中1例因侧凸进展而采用延长融合范围治疗;l例因近端交界后凸加剧而需向近端延长融合范围;1例感染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l例假关节形成患者采用更换断裂内固定及局部植骨治疗。 结论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能有效改善AIS畸形,但存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阴性淋巴结中CEA、CK20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2组表达差异性。结果腹腔镜组常规病理阴性淋巴结115枚,其中CEA阳性17枚(14.8%),CK20阳性10枚(11.5%);开腹组109枚,其中CEA阳性14枚(12.8%),CK20阳性13枚(1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并不增加癌细胞区域淋巴结的微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5种药用菊花试管苗在离体条件下对羟脯氨酸的耐受性,为药用菊花引种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5种药用菊花试管苗为材料,接种子添加不同浓度羟脯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植株叶片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并统计植株的受害指数和存活率.结果和结论:在高浓度羟脯氨酸胁迫下,亳菊和怀菊试管苗受害指数较低,成活率相对较高,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高,具有较强的HYP耐受性.滁菊和贡菊植株存活率低于毫菊和怀菊,表现为中等的HYP耐受性.杭菊试管苗存活率最低,HYP耐受性最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表观遗传调控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外周血TNF-α的表达,并与患者的肝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重亚硫酸盐处理后,用针对改变后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根据修饰后DNA序列的不同,运用在线MethPrimer软件设计引物,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标本中TNF-α扩增产物,分析TNF-α启动子甲基化与血清TNF-α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甲基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组外周血TNF-α蛋白水平(44.9260±26.48523)均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18.92505±9.04461)和健康对照组(11.9172±5.04612),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组外周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TBIL及终末期肝脏病模型(MELD)评分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PTA呈明显的负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健康对照组TNF-α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甲基化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P<0.05).结论 TNF-α与肝炎活动及肝细胞损害有密切关系,DNA甲基化在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中参与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ree-dimensional (3D) printing for preoperative planning has been gaining popularity at present. 3D printing has been frequently used in bone tumor resection and pelvic fracture surgery, but seldom used in kyphosis deform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50例AD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新型混合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腰椎功能改善率和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6.199,P=0.000),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6.242,P=0.000);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8,P=0.38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67,P=0.031);观察组患者手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χ2=5.357,P=0.021);治疗后1和3个月2组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率和植骨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71,P=0.225;χ2=0.725,P=0.395;χ2=1.587,P=0.208;χ2=0.739,P=0.390),治疗后6和12个月2组患者上述2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χ2=4.500,P=0.034;χ2=4.667,P=0.031;χ2=5.357,P=0.021;χ2=7.018,P=0.008)。结论: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ADS具有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为制定针对该地的慢性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获得3517人并进行入户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等方法对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病患病率为86.7%,患病率位于前五位的慢性病依次是高血压(占40.92%)、糖尿病(占13.31%)、缺血性心脏病(占4.98%)、脑血管病(占3.90%)和椎间盘疾病(占2.73%)。高血压、糖尿病和椎间盘疾病患病率高于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60岁以上城市居民患病率,脑血管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低于第四次调查,不同性别、年龄组、婚姻状况、医保类型、BMI值、是否贫困户、吸烟、饮酒、每周体育锻炼等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应加强对女性人群、高龄老人和贫困户的关注,对吸烟人群和超重肥胖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