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例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检测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发病超过12 h未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64例AMI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组较未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组NT-ProBNP水平降低更加显著(P<0.05);死亡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的变化体现心功能恢复的状况,AMI患者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同时可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建立平静呼吸下OSAHS患者上气道的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咽腔形态及内部流动,计算平静呼吸下患者的咽腔流体流场,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方法:对志愿者(中度OSAHS患者)上气道行头影测量分析和CT扫描,通过Amira 4.0建立上气道三维模型,利用Gambit 2.3.16网格划分后,在Fluent 6.3.2下采用SIMPLIC算法模拟低流量下的咽腔内部流体力学。对CFD测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①实验提示,该患者上气道最狭窄处位于软腭后区,最小截面积为1.349×10-4m3,与头影测量分析及临床检查相符合;②在上气道最狭窄区域,出现上气道最大流速(14.39 m/s)、最大压降(总压降40.60%);气道顺应性增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FD模型能准确反映患者上气道实际情况。在上气道狭窄区域,气道顺应性增大,更易造成气道塌陷,形成"狭窄-塌陷"的恶性循环,应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针对当前医疗设备维修备件管理模式粗放随意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维修备件库存控制和耐用性分析方法,以提高维修备件管理水平。方法 选择某院近2年内某品牌监护仪的血氧探头库存管理数据,内容包括血氧探头的出库时间、出库数量、库存余量;近1年内监护仪心电导联线的损坏记录数据,包括每条心电导联线的品牌型号、申领时间、损坏时间。借助指数平滑法和滑窗法探究血氧探头库存控制方法,利用心电导联线生命周期时长的概率分布分析其耐用性评价指标。结果 某院监护仪血氧探头未再出现库存短缺情况,其他维修备件短缺或过剩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得到心电导联线耐用性衡量指标,为后续维修备件品牌的选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结论 提出的方法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维修备件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备件供保现状,提高维修备件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保障医院利益。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年龄≥65岁,ASA Ⅰ~Ⅲ级,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根据所采用的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2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用药相同,并于麻醉前(T0)、术后2 h (T1)、术后24 h (T2)、术后48 h (T3)、术后72 h (T4)各时点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记录各时点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和POCD的发生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术中麻黄碱用量、舒芬太尼追加剂量。 结果 2组患者T1时POCD发生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2、T3和T4时点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和T2时点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0时(P<0.05),而对照组T1~T4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T0时(P<0.05)。观察组苏醒期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黄碱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剂量明显多/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时,可减少全麻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早期POCD的发生率,提高了麻醉质量,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对预测早期POCD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建立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模型模拟平静呼吸状态下正常鼻腔形态和鼻腔内部流动,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测量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对志愿者鼻腔行CT扫描,通过Simplant 10.0建立完整的鼻气道三维模型,利用Gambit 2.3.16网格划分后,用Fluent 6.3.2模拟不同流量下的鼻腔内部流体力学.将经CFD模型提取和计算的鼻腔冠状位截面积和鼻腔压降数据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FD模型鼻腔冠状位面积与鼻声反射测量数据,在距前鼻孔30 mm内两者的拟合度高,在距前鼻孔50 mm外则后者大于前者.CFD模型计算各流量下鼻腔压降变化与鼻阻力计测量得到的压力-流量分布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压降值前者小于后者.结论 CFD模型能精确反映鼻腔形态,准确计算鼻腔内部的流场数据.与以往测量手段相比较,CFD模型能更加直观且详细地表现鼻腔内部流体力学.  相似文献   
27.
主动脉夹层分离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玲  郭宇峰 《临床荟萃》1999,14(20):924-925
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c dissecting,AD)约有3%患者猝死,发病2天内病死率高达50%。因此,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本文报告我院1989年以来收治的14例AD,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及有关特殊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我们对AD的认识能力。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36~76岁,50岁以上11例,平均年龄58.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动脉粥样硬化4例。1.2 临床特点 有疼痛症状12例(占85.7%),无痛者2例,疼痛均为突然发生,剧烈难忍,起病即达高峰,呈撕裂样、压榨样或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院前急救方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34例。根据患者在院前急救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采取由家属送往医院,先转送后急救的方式;观察组采取由急救人员送往医院,先急救后转送的方式。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经急救后的血压、心率、呼吸、生存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急救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和呼吸均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的患者使用不同的院前急救方式会导致不一样的临床效果,而先急救后转送的急救措施会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提高急救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双梭形切口手术治疗儿童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收治的85例(85耳)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采用双梭形切口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8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10 d,83例(83耳)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所有患儿皮肤表面手术瘢痕均不明显,无耳廓软骨膜炎等并发症,耳廓形态无明显变化,切口愈合达美容缝合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行双梭形切口手术治疗,方法简便,兼顾美容效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效果满意,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医院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是尊重科学、理性决策、展开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而必不可少的基本工作.过去,各地区在医院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方面相对落后,要求建设前专门编制医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项目较少.因而在实际中,造成盲目上项目上设备、盲目扩大建设规模、盲目投资或投资失误的现象就比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