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该文探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和外周动脉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和血压正常的青年人64名(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心血管危险因素;检测血糖、血脂、血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改变情况。方法检测161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与425例无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脉压差、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吸烟率、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以及冠心病、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E峰/A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退行性钙化性心脏瓣膜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相似发病机制,是心脏瓣膜和心腔结构重塑及加重心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摄入酒类饮料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于正在使用一些特殊药物的患者来说,易出现双硫仑反应,虽然广大医务人员对双硫仑反应的认识较前提高,但由于病情急、症状重,有时也易误诊,现将我科2011年2月至4月接诊的2例双硫仑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老年高血压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12例在降压治疗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其中109例完成对照研究;对照组110例则不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下降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6.
6例胰岛素过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自发现以来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种类及剂型也不断更新,生产出了更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的胰岛素类似物,临床应用后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不但治疗效果提高,其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的发生明显减少。但目前临床上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磺脲类降糖药联合黄连素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该院糖尿病100例患者(实施基数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胰岛素诺和灵R/N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磺脲类降糖药联合黄连素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观察组IR(20.86±1.79)、空腹胰岛素原(1.18±0.36)、空腹真C肽(19.48±1.39)、空腹真胰岛素(5.26±1.43)、HbA1c(6.19±0.75)%、2 h PBG(8.56±1.58)mmol/L、FBG(5.21±0.45)mmol/L、INS(11.14±1.19)mU/L、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磺脲类降糖药联合黄连素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和外周动脉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120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4例血压正常的青年人(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心血管危险因素;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血肌酐等代谢指标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以及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肱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结果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早发家族史、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尸〈0.01)。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IMT、baPWV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存在明显的左心室肥厚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9.
青壮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壮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选择年龄25~44岁的青壮年高血压病例238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职业及其他条件相匹配的血压正常的青壮年人250名作对照。询问病史、家族史、职业、生活方式;测量血压、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查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心脏超声测量左室质量,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Cr)和血尿酸(UA)。结果青壮年高血压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总的特点是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24h血压仍以杓型昼夜节律为主;高血压组BM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高血压组49.6%有家族史、55.5%有吸烟史、52.9%血脂异常,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高血压组空腹血糖、TG、LDL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异常以TG和LDL-C为主,血尿酸、肌酐、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和腰围高血压组男女两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LVMI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结论青壮年高血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家族史、肥胖、代谢紊乱、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引发青壮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摄入酒类饮料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于正在使用一些特殊药物的患者来说,易出现双硫仑反应,虽然广大医务人员对双硫仑反应的认识较前提高,但由于病情急、症状重,有时也易误诊,现将我科2011年2月至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