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81.
作为常规X线摄影直接数字化设备的品牌公司PHILIPS的DDR产品,本文对其系统结构、和性能作了介绍,并对其临床使用的状况进行评价,最后阐述了针对两项使用缺陷进行技术改造、网络连接及购置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64层螺旋CT对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静脉影像资料,观察肾静脉的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结果 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7.1%(20/280).右肾静脉变异8例,均为副肾静脉.左肾静脉变异13例,包括Ⅰ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4例,Ⅱ型(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例,Ⅲ型(回流异常)3例,Ⅳ型(左肾静脉汇合过晚)5例(其中1例伴右副肾静脉).11例肾静脉变异患者同时伴有肾动脉变异.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结合肾动脉解剖变异,可为Ⅰ临床提供可靠的肾血管系统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83.
例1男,49岁。左上腹不适2月余,超声示脾内多发强回声病变。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MRI检查:脾脏轻度增大,广泛分布2~5 mm左右病灶,无明显占位征,T1加权病灶与脾脏等信号,质子和T2加权为界线清晰的明亮高信号。切除脾脏示质软,表面光滑,色泽暗红,剖面见较多小的紫红色病灶,切开有出血。镜下示病灶由血池、血湖构成。病理诊断:脾脏血管瘤(弥漫性)。 例2男,45。体检B超示脾脏占位就诊。CT检查:脾脏稍大,形态尚可,平扫见十余枚20~40mm大小的结节影,边缘欠清,质地较均,无钙化。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84.
膀胱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与病理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膀胱癌的CT征象与手术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82例,男的78例,女的4例,将肿瘤的CT征象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膀胱癌肿瘤的细胞类型与CT征象之间没有明显关系,但肿瘤细胞级别与CT分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CT分期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螺旋CT应作为膀胱癌术前常规和主要的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采用3.0TMR研究脊髓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病例组(40例脊髓压迫症患者)和对照组(20名正常志愿者)。病例组包括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9例椎管内肿瘤和1例陈旧性颈椎外伤。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EPI)行脊髓扩散张量成像(DTI)。利用纤维束追踪软件重组脊髓纤维束。结果 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为头尾向的一束,显示了头尾侧的各向异性。设置2个感兴趣区(ROI)法显示了纤维束交叉及主要的脊髓纤维束,如皮质脊髓束或脊髓丘脑束。其中10名正常志愿者进行了包括中脑的DTI,8名两侧的纤维束显示不对称,2名两侧对称。病例组所有患者均显示脊髓纤维束不同程度的受压或破坏。所有颈椎病患者及3例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患者显示纤维束受压但无破坏,1例髓内室管膜瘤显示纤维束明显受压伴有少许破坏。结论 DTT技术能直观显示脊髓纤维束及其异常改变,对脊髓压迫症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受压脊髓白质束的精确定位及损伤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3D自由呼吸(3DFB)采集与单次屏气(BH)采集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心肌延迟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2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呼吸导航回波触发、3DFH反转恢复梯度回波扫描和3DBH反转恢复梯度回波扫描,以"优=4、良=3、一般=2、差=1"四个级别评判心肌图像质量,计算两组左室心肌面积均值、梗死心肌面积均值、延迟强化心肌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测量心肌梗死透壁程度。采用SPSS12.0软件对两组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用相关回归法评价两种采集方法在计算左室活性心肌百分比方面的一致性。结果FB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H组。两组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心肌面积均值、梗死心肌面积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壁厚度分别为(5.13±2.74)mm和(6.81±3.15)mm(P<0.05)。结论呼吸导航回波触发反转恢复梯度回波扫描可有效应用于3D磁共振心肌延迟成像,与单次屏气采集3D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相比,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对坏死心肌能作出更为精确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直肠癌N分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154例直肠癌病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进行N分期。观察盆腔淋巴结大小、数目、边缘、分布方式及原发肿瘤的生长情况,分为PN0、PN1、PN2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显示的淋巴结大小、数目、边缘、分布方式及原发肿瘤T分期的差异与N分期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1、0.923、0.782、0.621、0.836,P〈0.05)。结论综合分析淋巴结的大小、数目、边缘及分布情况,结合原发肿瘤的T分期,可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有助于对原发肿瘤正确的N分期。  相似文献   
88.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无创性研究人体内部器官及组织代谢、生理生化改变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脑、乳腺和前列腺等肿瘤的研究已取得广泛地成功;然而由于腹部呼吸运动的影响,MRS至今仍然没有较好地用于肾肿瘤的研究。本文复习近年有关MRS在肾脏的应用技术及肾脏肿瘤的分子生物学与肾脏MRS对比研究文献,现作一综述。1 MRS成像原理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无创性获得活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物质代谢信息的检查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MRS成像的基本原理与MRI相同,都是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产生图像,但…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观察肾动脉变异及左肾静脉(LRV)解剖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名正常人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变异及LRV解剖,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的夹角(α)、SMA与AA夹角间隙内LRV中心水平SMA的后缘与AA前缘之间的距离(D1)、SMA与AA夹角间隙内十二指肠中心水平SMA的后缘与AA前缘之间的距离(D2)、SMA与AA夹角间隙内LRV中心与SMA起始根部中心的距离(D3)、SMA与AA夹角间隙内十二指肠中心与SMA起始根部中心的距离(D4),同时测量LRV通过α角时的内径(a),近左肾侧最大内径(b),计算b/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05名正常人共210只肾脏,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2.4%(34/105)和17.6%(37/210),其中Ⅰ类(肾门前肾动脉分支)13只肾脏,Ⅱ类(肾副动脉)24只肾脏.α、D1、D2、D3、D4、a、b、b/a的均值分别为(51.2±18.5) °、(13.4±6.0) mm、(17.0±7.2) mm、(20.3±5.0) mm、(56.9±12.5) mm、(5.8±2.0) mm、(10.5±2.3) mm、(2.0±0.9),α角与D1、D2、a 存在正相关,α角与D3、D4、b/a之间存在负相关,α角与b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 64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肾动脉变异、LRV和十二指肠的解剖关系,并准确测量SMA与AA之间的夹角,对指导肾脏手术及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和十二指肠淤积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0.
螺旋CT扫描在肾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肾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3例肾癌患者资料。男63例,女30例。年龄15~78岁,平均55岁。术前均采用螺旋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将CT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3例患者CT分期Ⅰ期55例、Ⅱ期17例、Ⅲ期6例、Ⅳ期15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44例、Ⅱ期28例、Ⅲ期8例、Ⅳ期13例。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提示2种分期方法密切相关(P〈0.01),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rp=0.91,呈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联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螺旋CT对肾癌术前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4%、92.5%和88.7%。结论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肾癌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应列为肾癌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