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医药卫生   12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被动吸烟对不吸烟女性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不吸烟女性中探讨被动吸烟对血脂、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 在11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和208名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83名经冠脉造影排除)中采用国际标准的质控血清进行血脂组分,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亚组分HDL2-C、载脂蛋白(apo)A1和apoB、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的测定.被动吸烟暴露的定义是与吸烟的丈夫或同事接触至少5年.结果 在冠脉造影确诊者中被动吸烟者的血脂紊乱、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浆黏度的升高较非被动吸烟史者更为严重,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非冠心病对照组中,127例被动吸烟者与81例非被动吸烟暴露者各变量的调整(年龄、体重指数、既往病史)均值的差异检验P值分别为:TC 0.06、TG 0.30、HDL-C 0.004、HDL2-C<0.001、apoA1<0.001、apoB 0.009、apoB/apoA1<0.001、纤维蛋白原<0.001、血浆<0.001及全血的低高两个切变率黏度<0.001和0.004.被动吸烟量与HDL-C、HDL2-C、apoA1、apoB、apoB/apoA1、纤维蛋白原、血浆及全血的高低两个切变率黏度的多元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27、-0.30、0.24、0.31、0.32、0.43、0.51和0.36(P值均<0.01).结论 无论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被动吸烟均可导致机体脂代谢紊乱、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72.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颈动脉内-中膜(IMT)的改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CAD并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9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AD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最厚处和最薄处IMT。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2年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最厚处和最薄处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2年后,颈动脉IMT最厚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改变(P〉0.05),IMT最薄处显著增厚(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斑块、延缓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单核巨噬系统(MPS)在肾脏病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已经有了许多研究。MPS 一方面清除血液中的CIC,防止CIC 住肾脏中沉积;另一方面又参与了肾脏局部的炎性反应。本文着重讨论单核细胞吞噬指数(MPI)测定方法的简化。由于单核细胞表面有许多免疫球蛋白的FC受体,体外实验中便可利用IgG 致敏的绵羊红细胞作为单核细胞的呑噬物,同时又作指示物。我们用本法对24例肾脏病人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一、抗羊红细胞抗体IgG 的制备:以市售溶血素(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按QAE-Seph-adex A-50法分离提纯IgG。本实验选用每ml含400μg 抗绵羊红细胞抗体IgG 为工作浓度。  相似文献   
74.
报道1例采用在双大头电极之间放电成功消融后间隔旁道的病例。该例有心动过速病史8年,特殊检查未见心脏结构异常。心电图示显性B型预激。心内标测为连接左房与右室的后间隔旁道。采用常规单大头电极分别在三尖瓣环右房侧、二尖瓣环左室侧及左房侧反复放电均未成功。改用与单大头电极放电相同位置的三尖瓣环右房侧与二尖瓣环左室侧的双大头电极之间放电,功率15W、阻抗98Ω,放电3s后delta波消失,巩固放电至99s而获得成功。此例说明,在单大头电极放电失败后采用在双大头电极之间放电可以进一步提高导管射频消融后间隔旁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5.
在1989年乌鲁木齐市进行的脐带血筛选中,我室又发现了一例异常胎儿血红蛋白(HbF)。理化性质测定证明该变异体为一轻度不稳定Hb。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测定证明该变异体为HbF-新疆[~Aγ~T25(B7)Gly→Arg]。胡怀钰曾于1986年首次发现该变异体,并命名。与前例比较,本例除分析方法部分不同外,两例先证者的临床症状亦稍有差别。本例的先证者在半岁前患有轻度贫血,而首例先证者未见关于贫血的报道。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二色补血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建立总黄酮的测定方法。结果从二色补血草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槲皮素(2),没食子酸(3),杨梅素-3-O-鼠李糖苷(4)和山柰酚-3-O-阿拉伯糖苷(5)。结论首次分离出化合物4和化合物5是从二色补血草中,为了解该植物的特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痹证1号联合醋氯芬酸钠治疗湿热阻络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60例湿热阻络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SAS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观察组给予醋氯芬酸钠+痹证1号,对照组给醋氯芬酸钠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程度、关节压痛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采用中医临床标准、尿酸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压痛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UA、ES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3.2%,对照组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UA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9.7%,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痹证1号联合醋氯芬酸钠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β、TNF-α、UA、ESR水平及减少炎性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78.
社区营养干预对中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毛俊  钟华荪 《护理学报》2002,9(2):67-68
目的:用营养干预控制社区患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的血压,方法:对90例社区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进行6个月的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膳食结构变化和血压变化,结果:食物结构,营养素结构发生变化,血压,血脂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通过营养干预特别是改善膳食结构可使社区居民的膳食结构趋于合理,控制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的血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sST2浓度以及sST2联合左心房前后径(LAD)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 研究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且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84例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57例,持续性房颤27例,男性48人,女性36人,平均年龄64.24±10.168岁。收集所有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sST2浓度。心脏超声于收缩末期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左心房前后径。所有入选的房颤患者于消融术后3、6、12月定期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ST2联合LAD对房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结果 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提示血清sST2(HR 1.014,95%CI 0.986-1.035, P=0.035)、LAD(HR 1.271,95%CI 0.946-1.378, P=0.036)是影响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sST2联合LAD预测房颤复发的能力进一步提升,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灵敏度0.846,特异度0.894。 结论 术前检测血清sST2浓度以及sST2联合超声测量LAD可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提供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局灶性房颤的发作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局灶性房颤患者 6 5例 ,以只有常见型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4 0例为对照组 ,统计单个房性早搏 (房早 )总数 ,房颤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 ,能够诱发房颤的房早 (包括直接诱发房颤和诱发房速或房扑转变成房颤 )的数量 ,房早的配对间期 (PP′)和早搏指数 (PI)。大于 1.5 s以上长间歇出现的例数 ,房颤发生前出现房早二联律的例数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例数。结果 :局灶性房颤组共记录到 4 97阵房颤 ,均由房早诱发 ,诱发房颤的房早均呈“P′on T”现象。诱发房颤房早的 PP′ 4 2 9± 96 ms,PI=0 .4 5± 0 .0 9;与诱发房颤的房早非同源的未诱发房颤的房早 PP′5 19± 88m s,PI=0 .5 5± 0 .12 ,两组房早 P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PI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6 5例患者房颤发作时均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15例患者有房颤前发生房早二联律。 9例患者在房颤自然终止后出现>1.5 s的长间歇。对照组 4 0例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均有常见型的短阵房速 ,引发房速的第 1个房早 PP′为 5 2 1± 85ms,PI=0 .6 2± 0 .15 ,与局灶性房颤组诱发房颤的房早 PP′和 P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