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十指完全性离断再植成功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1月 8日 ,我院收治一位双手 10指完全离断患者 ,经再植后 10指全部成活 ,功能正在恢复中。患者 男 ,18岁。 2 0 0 0年 1月 8日 17时 ,因操作不慎双手10指被切纸机从不同平面完全切断 ,伤后 2h来我院急诊。局部检查 :(1)右手离断平面 :拇指末节基底处 ;示中环指在近节指骨远端邻近关节处 ;小指末节基底处。 (2 )左手离断平面 :拇指末节基底处 ;示中环指在近节指骨远端邻近关节面处 ;小指甲根处 (图 1)。伤后 3h ,在双侧臂丛麻醉下 ,由 6名医师分为 3个手术组 ,分别进行清创、标记及再植手术。首先对双手及离断拇指进行清创 ,清创…  相似文献   
32.
肌腱粘连防治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昌  赵胡瑞 《医学综述》2009,15(8):1211-1214
肌腱手术后粘连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随着人们对肌腱修复愈合理论认识的深入,防止肌腱粘连的药物也从用单一的药物或生物材料发展到药物与屏障材料结合的复合式药膜,加之中药以及分子生物学产品的发展,使它们不但抑制了外源性愈合,还促进了内源性愈合。防治方法也由简单的手术处理发展到全程的立体综合治疗,以期望达到理想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now imaging,CDFI)技术研究前臂内侧皮瓣(MFF)穿支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MFF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0~60岁,采用CDFI技术对其双侧MFF主干血管及穿支血管(管径≥0.5mm)进行检测.被检者前臂呈外展外旋位,进行相关数据测量;记录每侧MFF穿支血管的数目、血管走行类型;对穿支动脉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A、UA、CIA、ICUA、URA、穿支(管径≥0.5mm)的管径、走行位置、方向、是否进入皮下组织均可显示,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向频谱.双侧前臂内侧皮瓣穿支的数量、来源、走行位置、及穿深筋膜处位置并不对称.160侧前臂内侧皮瓣共检测到穿支动脉(管径≥0.5mm)645支,平均4.03支(3~6支),蒂长4~38mm,可见三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12.4%);Ⅱ型肌间隙皮穿支(83.7%);Ⅲ型直接皮穿支(3.9%).最粗大穿支管(外)径1.0±0.3mm.尺动脉及各穿支血管频谱形态表现各异;峰值流速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5),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MFF穿支的来源走行分布,有无变异或缺如,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对MFF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血管球瘤病的诊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血管球瘤病,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血管球瘤病患者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并分析不能正确诊断原因。结果术后随访2月~6年,所有病例疼痛消失,指甲3月后生长完成,1年后基本恢复正常,无复发。结论熟知血管球瘤典型的疼痛特点、体征是正确诊断本病关键,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35.
患者,男,25岁,坠落伤致左股骨干骨折在外院手术后1年,因左髋部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经拍片后以左侧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陈旧性脱位收入院。  相似文献   
36.
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部不同小型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损伤的程度、性质、指别以及患者的意愿,选用了4种术式对62例指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62例手部不同小型皮瓣全部成活。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72 h内肿胀明显,之后逐渐消肿,不影响皮瓣成活。全部病例术后6~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指端两点分辨觉6~8 mm。结论:四种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7.
带蒂皮瓣修复小腿部组织缺损的选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腿部外伤性组织缺损使用局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式的选择原则.方法:选取1999-01~2009-12间226例小腿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不同条件的组织缺损,分别采用带蒂的顺、逆行皮瓣、以及其他类型的轴型血管皮瓣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226例皮瓣中186例愈合过程顺利.余40例皮瓣中6例发生慢性窦道,21例筋膜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皮缘坏死,均经换药治愈;1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远端皮缘色泽暗紫,未影响愈合;6例肌皮瓣外观臃肿,供瓣区植皮愈合良好.凹陷情况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浅.结论:采用局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式修复小腿部外伤性组织缺损,在恰当把握皮瓣选择的原则基础上,可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8.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4~68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9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伤2例。骨折根据Gertibein分类:A1型2例,A2型3例,A3型12例,B1型5例,B2型5例。受伤部位:T115例,T1211例,L18例,L23例。27例中14例伴有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3例,D级6例。术前腰痛Denis分级均为P5。受伤至手术时间:2~15d,平均4d。按Frankel分级、腰痛Denis分级对神经功能及腰痛情况进行评估;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价矫正及维持复位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17个月,平均15.5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E级5例。腰痛Denis分级:P1(无痛)17例,P2(偶有微痛,不需治疗)8例,P3(中度痛,偶服药)2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VH)与后缘高度(PVH)的比值由术前0.32±0.14增加到术后0.85±0.03;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3±7.8)°减少至术后(1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和后凸Cobb角分别为0.81±0.06和(11.8±1.9)°,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术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维持脊柱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39.
宋根套  赵胡瑞 《医学综述》2009,15(6):873-876
随着对肌腱愈合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肌腱修复后预防粘连的材料越来越多。局部应用防粘连屏障物预防肌腱粘连因效果肯定、使用方便、全身不良反应轻受到重视,各种阻隔材料各具有优缺点。本文就可吸收材料、不可吸收材料、生物材料等阻隔材料预防肌腱粘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0.
结论 桡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可以修复腕部、手背及手掌桡侧近指间关节以近及虎口部的软组织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