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在人体足标本血管乳胶灌注的基础上,应用手术显微镜观察足背动脉近端皮支分布浅出部位。足底深支及伴行静脉。结合复习文献得出以下结论:足背动脉在踝关节前方有恒定的皮动脉。我们称之为足背动脉踝前皮支。皮动脉口径0.4—0.6mm。该皮支距足底深支97.4mm。大于足底深支距趾蹼距离(59.8mm)。以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跨伤椎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4月我们收治12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年龄23~61岁。采用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跨伤椎固定97例,经伤椎置钉固定29例。结果所有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PVH)的比值由术前(0.34±0.11)增加到术后(0.84±0.10);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6±2.59)°减少至术后(12.12±1.23)°。跨椎体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比值由术前(0.36±0.12)增加到术后(0.83±0.11);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0±2.50)°减少至术后(12.2±1.21)°。经伤椎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比值由术前(0.345±0.11)增加到术后(0.882±0.12),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3±2.53)°减少至术后(10.17±1.21)°。两组间结果对比显示经伤椎组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畸形效果好于跨椎体组(P〈0.01),末次随访显示跨椎体组矫正角度有所丢失。跨伤椎组发生断钉3例,松动2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无松动,无断裂、断棒。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经伤椎固定可以有效维持脊柱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23.
基层医院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舟状骨骨折是部队官兵常见损伤,此类骨折绝大部分在基层医院进行首诊处理。由于条件及专科技术方面的原因,确诊治疗时有困难,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结合本院2000-01~2007—12的26例腕舟状骨骨折病例中12例在基层医院诊治失误的教训,通过总结分析和讨论,意在提高基层医院对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治水平,以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1986年10月~1991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15例208个断指进行了再植,术后成活率为93.3%。其中断拇指20例全部再植成活。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8~58岁。切割伤6例,电锯伤3例,挤压伤4例,旋转撕脱伤5例,其它损伤2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飞行员跟腱断裂的损伤因素,提出预防办法。方法对跟腱断裂飞行员行急诊改良的Kleinert直接缝合法加“+”字侧方加强法手术修复。对于有缺损的行“V-Y”延长术,切除跟腱炎引起的变性组织,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术后用石膏固定,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飞行员跟腱断裂多为剧烈的体育锻炼中腓肠肌突然急剧收缩所致,均为闭合性。按严庆水治疗效果标准评定术后1~5年的疗效:优9例,良3例,可1例,差者无。未发生再断裂者。结论 诊断明确急诊手术治疗是功能恢复、提高飞行员参训率的有力保证。运动前进行热身准备活动是减少和防止跟腱损伤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26.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国外称之“unsolved fracture”,约占全身骨折的4%-5%,多发于骨折疏松的老年患者。骨折类型复杂,预后较差,是创伤骨科治疗中的难点之一。其中Neer分类的三、四部分骨折在治疗上,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我们自2006年2月-2008年9月,我们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LPHP)固定治疗24例该类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不同皮瓣修复同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手外伤中,指端软组织缺损很常见,往往伴有神经、血管或指骨的裸露或缺失.而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以皮瓣修复效果最佳,且可供选择的皮瓣很多[1].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对45例中指指端软组织缺损采用临床较为常用且术式相对简单的3种不同皮瓣修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第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示指近、中节皮肤缺损适用的方法之一.方法:我科从2007年6月~2011年10月应用第二掌骨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示指皮肤26例,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轴线,以该动脉远端及筋膜为蒂.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经2~15个月随访,手指功能及外观均良好.结论:第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适于修复示指近节及中节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9.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皮瓣移植的方法,对四肢各种类型的皮肤缺损396例进行了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胎儿骨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骨肿瘤病灶清除后的腔穴性骨缺损,采用胎儿骨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大月龄流产的胎儿,在8小时内无菌条件下切取四肢骨,浸泡于加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中待用。1990年以来,对7例四肢骨肿瘤病灶清除后,骨缺损区采用胎儿骨植入填充。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周X线片示植骨区密度增加,16周后骨缺损区完全修复,髓腔再通。随访8个月~5年,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一例骨肿瘤复发。结论胎儿骨与成人骨的结构不同,胎儿骨的重吸收过程快,取代需要的时间短,骨诱导作用优于成人,骨的“爬行替代”作用较快,是良性骨肿瘤切除术后腔穴性骨缺损较好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