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人体形态实验中心的建设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解剖学这一门形态科学.要保证教学质量,除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外,教学实验室作为极其重要的教学要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形态学教学特点决定的;解剖学课时数大部分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建设作为教学组成部分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跟上整个解剖学科教学改革的步伐。近年来,我们刻意创新,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与规划,加强管理,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室建设模式,经过实践证明,取得实效,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解剖课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2.
磨牙症He因素的光He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He因素与磨牙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牙He图像分析系统对34例磨牙症患的He接触状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29例患存在He接触力分布的异常,占受试得的85.3%,He异常的主要表现为前牙区He接触力过大(15例)前磨牙区He接触力过大(9例)及牙弓两侧He接触力分布明显不对称(5例)。结论:He因素与磨牙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前牙区或前磨牙出现过大的He接触力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3.
部分脾栓塞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2例部分脾栓塞术临床病例资料,观察16例脾动脉铸型标本,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栓塞程度为45%~70%,有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②脾内不小于1mm内径动脉支数为22(18~31)支,来自上、下脾叶动脉的分支支数大致相等。脾上、下叶之间存在无血管区。胰尾动脉1~2支,大多数发自脾动脉下叶支,起始内径为(1.14±0.10)mm,与其他动脉的吻合支细、少。结论:超选择性插管可将脾栓塞程度控制在50%左右。超选择性插管和选用2mm×2mm×2mm明胶颗粒,可避免误栓胰尾动脉。  相似文献   
174.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新型大气压冷等离子体(radio-frequency atmospheric-pressure glow discharge,RF-APGD)处理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1)收集新鲜拔除的、无龋坏的、完整的第三磨牙52颗,采用精密低速切割机制备平行于牙合中层牙本质薄片,每颗离体牙制备1片 [(900±100) μm]。将52个中层牙本质薄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片,无处理;实验组48片,按新型RF-APGD等离子体不同处理温度(4 ℃、10 ℃、20 ℃、30 ℃)平均分为4组,每大组12片。每大组按照不同处理时间(10 s,20 s,30 s)平均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4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矿牙本质表面形貌。(2)收集20颗完整第三磨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每组4颗。对照组,无处理;4 ℃、10 ℃、20 ℃和 30 ℃ 4个实验组,每组采用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20 s。实验组及对照组采用低速水冷精密切割机垂直于牙长轴去除牙合面牙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采用32%磷酸酸蚀剂对牙本质表面进行酸蚀;采用牙本质粘接剂和树脂进行牙本质-树脂粘接,采用万能力学机进行牙本质-树脂粘接试件即刻微拉伸强度测定,观察不同温度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树脂即刻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1)扫描电镜观察脱矿牙本质表面形貌显示,30 ℃和20 ℃新型 RF-APGD 等离子体处理组,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表面经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10 s即会出现微结构的破坏;10 ℃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脱矿牙本质表面 20 s,即会出现牙本质胶原纤维之间间隙变小、表面结构坍塌等现象;4 ℃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10 s、20 s及30 s,脱矿牙本质表面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均能维持蓬松结构。(2)牙本质-树脂即刻微拉伸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为(47.4±0.5) MPa,4 ℃、10 ℃、20 ℃和30 ℃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组分别为(57.8±0.7) MPa、(51.9±0.7) MPa、(29.7±1.0) MPa和(22.2±1.5) MPa,其中4 ℃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组所获得的微拉伸强度最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和10 ℃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牙本质-树脂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提高了21.9%和9.5%。结论:4 ℃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对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的处理,较更高温度的新型RF-APGD等离子体更有利于提高牙本质-树脂的即刻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75.
牙体缺损至龈下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至龈下的残根及牙周组织三种处理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刀切除牙龈、冠延长术和根牵引术分别对4颗、24颗和10颗已做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患牙进行修复响处理,做桩核冠修复后进行l~6年随访。结果:切牙龈组预后效果最差,做根牵引术组病人的满意率最高。结论:临床上在适应证范围内应尽量先做根牵引术再做桩核冠修复。  相似文献   
176.
目的分析万州地区人群不规则抗体分布特征。方法用微柱凝胶卡法、试管法等对送检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7091例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419例,阳性率0.89%;检出非特异性抗体199例,占47.50%,检出特异性抗体220例,占52.51%;Rh系统抗体阳性占20.05%(84/419),MNS系统抗体阳性占6.92%(29/419);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以有输血史者最为多见。结论将不规则抗体检测作为输血前检查的常规项目,有助于避免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7.
3种酸蚀方法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酸蚀方法处理牙颈部非龋性缺损中的硬化牙本质,比较其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15颗因牙周病拔除具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的天然前磨牙作为实验组,同时选用15颗拔除的冠根完好的前磨牙,人工机械预备牙颈部楔状缺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15%磷酸处理30s、35%磷酸处理15s、自酸蚀处理剂AdperPromptL-Pop处理15s。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硬化牙本质的大部分牙本质小管内可见柱状的矿化结晶体。3种酸蚀处理均不能去除牙本质小管内的硬化结晶体。结论硬化牙本质的表面结构与正常牙本质存在差异,其牙本质小管内堵塞的矿化结晶体可能对黏接产生影响。自酸蚀处理剂AdperPromptL-Pop的酸蚀脱矿能力低于15%和35%的磷酸。  相似文献   
178.
供养人体皮肤的每一条穿支血管均有一个明确的分布范围,即穿支皮瓣的解剖学供区,也称之为穿支体区[1].每一条穿支体区借助周边的穿支血管吻合互相连接[2],紧邻解剖学供区的被称之为动力学供区,若再继续向远邻的供区延伸则称之为潜力供区[3].因此,如欲切取"跨区穿支皮瓣"则必须了解其周边连接血管的特性[4].对尸体标本或活体进行CT血管造影后,应用"后处理软件"可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细节.使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aterialise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 Mimics 17.0,Materialise, Leuven, Belgium),可快速方便地显示皮下血管网、穿支血管及其源动脉的三维分布状况与毗邻结构,包括浅层肌、肌间隔等,不仅有利于基础研究工作者进行系统的解剖学研究,亦可辅助临床工作者进行穿支皮瓣的术前设计与术中导航.  相似文献   
179.
人脂肪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增殖及传代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人脂肪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及扩增的方法,观察其增殖动力学行为,检测其传代稳定性。方法:通过吸脂术获取人的脂肪组织并分离脂肪基质细胞,在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增殖曲线,用油红O染色显示胞内脂滴生成,并检测其是否向脂肪细胞自动分化。结果:人的脂肪组织中可分离出基质细胞,在体外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其增殖曲线呈S形。在原代及传代培养中均未见脂肪细胞或胞内脂滴生成。结论:成年人脂肪组织中存在的基质细胞可维持在未分化状态下稳定的增殖和传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