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兴宁市服务行业人员手部皮肤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随机对餐饮、旅业、售票员、桑拿沐足按摩业、商业零售业、发廊美发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980人进行手部皮肤病检查;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中随机选取42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调查登记服务行业980人,共查出手部皮肤病12类共15种,患病人数95例,总患病率9.7%;对照组420人,共查出手部皮肤病6类共8种, 患病人数11例,总患病率为2.6%,调查组与对照组总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从行业来看,发廊美发、桑拿沐足按摩业、餐饮业从业人员患病率较高;从病种看皮炎湿疹类、真菌性感染、球菌性感染发病率较高.加强对服务行业人员手部皮肤病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SF-36量表中文问卷,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肺结核的意义。方法:实验组(中西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西医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月末、治疗结束分别进行SF-36健康状况问卷的调查。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总的得分(Sf-sum)及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②治疗2月末生活质量测量值显示实验组总的得分(Sf-sum)及7个纬度得分较西医组高,除BP纬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③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的SF-36总的得分(Sf-sum)及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④实验组治疗前、治疗2月末、治疗结束的生活质量测量值显示,总的得分(Sf-sum)及7个纬度得分渐渐升高,除BP纬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⑤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月末、治疗结束的生活质量测量值显示,总的得分(Sf-sum)及7个纬度得分渐渐升高,除BP纬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最终均能获得明显改善,并且中西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耐药结核杆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但如果失治或误诊往往容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形成顽固性咳嗽。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病位涉及多脏腑,病性上多寒热夹杂、虚实兼见,易夹痰夹瘀,往往对一般中成药及西药止咳治疗效果不佳,给患者健康及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通过六经八纲辨证,予以选择经方同时结合经验用药疗效甚佳。本文通过具体病例阐述余对顽固性咳嗽辨证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与年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东  于盈  金茜  杨亦德  侯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39-1642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 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以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记物,以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G2及以上占75.4%(89/114),S2及以上47.4%(54/114);以ALT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LT水平与患者年龄、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分级无关(P>0.05);以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x2=30.86,P<0.01;x2=21.17;P<0.05).结论 年龄因素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轻重的独立预测因素;对年龄>30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活检对明确肝脏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例PCI患者术前、术后4 h、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与抗凝血酶(AT)含量的变化。结果 PCI术前与术后4、24 h PT、Fbg、AT没有变化(P>0.05),aPTT及TT术后4 h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4 h恢复正常。结论 PCI术后可在4及24 h采用aPTT及TT监测病人的抗凝情况,而对抗凝血酶含量正常的患者术后4 h已恢复正常,不必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DNA水平、HBV血清标记物、血清ALT水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病理与年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水平、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关系。结果: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G2及以上占75.4%,S2及以上47.4%;以ALT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LT水平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分级无关(χ2=5.236,P>0.05;χ2=3.993,P>0.05);血清HBV-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肝脏纤维化及炎症无关(F=2.139,P>0.05;F=1.776,P>0.05);以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χ2=30.862,P<0.01;χ2=21.167;P<0.05);随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进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llI、ⅣC水平逐步升高,以HA、ⅣC敏感性最高。结论:年龄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相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是反映肝脏病理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主效药物及配伍特点。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氯化汞(HgCl2)灌胃诱导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根据L16(2^15)正交表设为16个组,其中给药者15组,分别按正交表药物组合给药;无药物者为模型组。药物干预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肾重,肾组织炎症与胶原沉积变化,检测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及尿蛋白浓度。结果:升高大鼠体重起主效应的药物是虫草菌丝、桃仁,有明显交互作用的是丹参/桃仁;降低肾体重比起主效应的药物是丹参、松黄、绞股蓝,有明显交互作用的是虫草菌丝/五味子;降低纤维化肾组织Hyp含量起主效应的药物是丹参、松黄、虫草菌丝、桃仁,有明显交互作用的是虫草菌丝/五味子、丹参/五味子、虫草菌丝/丹参、绞股蓝/五味子;降低BUN起主效应的是丹参、虫草菌丝、松黄、桃仁,有明显交互作用的是虫草菌丝/五味子、虫草菌丝/丹参;降低Scr起主效应的是虫草菌丝、松黄,呈明显交互作用的有丹参/桃仁;降低尿蛋白浓度的主效应药物是丹参、虫草菌丝、五味子,且考虑的6个交互作用都有统计意义。结论:扶正化瘀方抗大鼠肾纤维化的主要有效药物为丹参、虫草菌丝、松黄、桃仁;尤其以丹参作用突出,为全方之君药,与虫草菌丝、桃仁有良好交互作用,因此活血化瘀与益精补虚药物配伍具有综合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反复发作的终末阶段,临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困难。尤其是合并高胆红素时治疗更为棘手。我们近来应用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1例肝硬化合并重度黄疸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搏癌丸对人肝癌细胞HepG2周期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血清和细胞药理学方法:①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搏癌丸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②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搏癌丸3个有效药物血清浓度对bax、bcl-2、p53基因表达的调控.结果:①10%搏癌丸药物血清作用HepG2细胞48小时后,FCA检测的细胞凋亡率为25.34%,均显著高于相应无药血清对照组的3.54%,P<0.05.②能上调HeG2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p53的表达,与无药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搏癌丸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p53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