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是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病情重,死亡率高,易误诊。笔者就我院近期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2014年3月3日开始无诱因出现双颞侧头痛,针刺样,疼痛症状持续,咳黄痰,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8.3℃,恶心、呕吐3次,均为胃容物。起病期间患者一直按上呼吸道感染自行治疗,病情无好转。3月13日收入我科治疗。  相似文献   
72.
我们对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作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检查,以探讨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与临床资料 采用美国MEDASONICS公司Transpe-ctTCD仪。病人取坐位头低垂,使用2MHz探头从枕窗探测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颅内段;然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水肿期进行MRV或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横窦优势侧梗死组和横窦非优势侧梗死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高压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学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MRV检查示梗死侧静脉显影明显减少;大面积脑梗死后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形态学未见改变;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4.
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4例脑梗塞患者作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检查,并对其中36例患者予以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前者在全血比粘度低切、全血比粘度高切、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以及血浆比粘度等多项均比后者增高,且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0.01);而36例患者接受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后,这些增高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0.01),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B水平在接受治疗后也有下降(P<0.05或<0.01)。  相似文献   
75.
急性脑梗死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变化与免疫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梗死血清TNF变化特点及其与免疫功能关系.方法测定46例患者血TNF、T淋巴细胞亚群、Ig水平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TNF、IgA、IgM、CD4/CD8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经治疗2周后TNF仍处于较高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TNF变化及细胞与体液免疫的紊乱状态,是造成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阻断TNF的表达及改善免疫功能对预防脑梗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脑梗死 (CI)患者急性期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血清脂质、CT面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老年急性CI 2 0 7例及正常老人对照组 89例的性激素水平。结果 急性CI组男性及女性的血清雌二醇 (E2 )、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均比正常老年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女性CI组的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较正常老年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同时在多灶型CI中 ,血清E2 与HDL呈正相关 ,与TG、LDL、梗死面积呈负相关。单灶型CI的面积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关 (P <0 .0 1)。结论 CI患者性激素E2的升高不仅是一种应激反应 ,而且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的机制 ,缩小梗死的面积。血脂代谢与CI的梗死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77.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及危险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及其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班块),记录患者年龄、吸烟史等一般情况,同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数据用t检验、x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及偏相关分析进行处理.结果:66例(7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LDL-C值在无斑块组[(3.3±0.8)mmol/L]和有斑块组[(3.8±0.9)mmol/L]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LDL-C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提示应积极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入院时均给予相应治疗,并进行NSE、GFAP、BDNF检测。将100例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57例)和无认知障碍组(43例)。并比较不同损伤水平(MMSE评分)患者三个指标之间的差异、计算三个指标与MMS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NSE、GFA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BDNF显著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t=7.039,t=2.247,t=4.847,P0.01)。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间血清NSE、GFAP、BDNF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22.752,F=31.506,F=38.294,P0.01)。血清NSE、GFAP水平与MMSE评分正相关(r=0.641,r=0.604,P0.05),BDNF与MMSE评分负相关(r=0.582,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可溶性选择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77例脑梗死和28例正常人可溶快、E-,P-和L-选择(sE-,sP-和sL-选择素)血清水平,并分析它们与脑梗死部位、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并症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大、小面积梗死组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脑梗死合并感染者sL-选择性水平亦明显升高。不同脑梗死部位一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间各可溶性选择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溶性选择素与脑梗死临床变化有较密切关系,测定综们血清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血清脂质、CT面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老年急性 CI207例及正常老人对照组89例的性激素水平。结果:急性CI组男性及女性的血清雌二醇(E2)、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比正常老年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女性CI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较正常老年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在多灶型CI中,血清E2与HDL呈正相关,与TG、LDL、梗死面积呈负相关,单灶型CI的面积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关(P<0.01)。结论:CI患者性激素E2的升高不仅是一种应激反应,而且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的机制,缩小梗死的面积,血脂代谢与CI的梗死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