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0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应用腹内压监测(IA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0例,按照创伤评分选出为严重多发伤患者(观察组)和轻度多发伤患者(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腹内压监测,观察组根据监测的腹内压来调节肠内营养,对照组按照常规观察指导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腹内压水平、病死率、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腹内压升高患者的MODS评分、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IAP测量值、病死率、发生脏器功能障碍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时,患者的腹围较前出现明显变化;腹胀程度越严重,腹围变化越大;而患者腹胀、腹泻出现前后的腹内压差值及及平均值也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有临床指导意义,可以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为危重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2.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欠佳,主要原因在于结石受到骨质的影响,对位难,再加上结石与输尿管壁间无液体界面和膨胀空间,因而影响了碎石的效果。本文87例输尿管结石采用先口服利尿剂和常规插输尿管导管,通过导管注入显影剂和间断高压注入2%普鲁卡因,解决了输尿管结石碎石的困难,提高了碎石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3.
94.
Graves病(GD)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糖代谢紊乱,目前认为GD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原因之一。我们通过对33例GD患者治疗前后糖耐量、胰岛素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周红、南国珍、苏胜偶),核医学科(张玉华、乔丽敏)体数目及亲和力的研究,试图了解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以期进一步揭示GD糖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GD患者33例,其中男10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9±13.9)岁,体重指数(BMI)为(20.4±0…  相似文献   
95.
目前,全世界共有绵羊12亿只以上,其中用来挤奶的绵羊有0.8—1亿只。1984年,世界绵羊奶产量为7500多万吨。近十五年来亚洲绵羊奶的生产增长趋势极大(21%),其中伊朗和土耳其增长25%左右,非洲增长21%,欧洲绵羊奶共增长7%,而希腊和法国的绵羊奶增长20—25%。 保加利亚和匈牙利是生产绵羊奶的主要国家。例如,保加利亚一年平均生产约30万吨羊奶,普列文黑头羊的产奶量就全国平均一  相似文献   
96.
目前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脑血管病等独立危险因素[1],临床上已观察到多种原因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食、血压、年龄、体重指数、血脂、血肌酐清除率以及胰岛素、氯贝特、环磷酰胺、性激素等多种药物均可影响半胱氨酸的水平,其中重要的抗高血糖药物二甲双胍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影响也不容忽视[2]。近年来随着对糖耐量低减及代谢综合征的积极干预,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但二甲双胍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不良影响可能会制约二甲双胍的普遍应用,本文就二甲双胍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97.
通过检测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变化情况,探讨二甲双胍对IGT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MI、WL、FBG、PBG、DBP、TG等指标相关,经短期二甲双胍治疗IGT患者血浆维生素B6、维生素B12逐渐下降,叶酸不受影响,而逐渐上升,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上升。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量与胚胎形态、基因组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GS)进行293个周期1071个囊胚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和mtDNA量检测。根据Garnder囊胚评分法将囊胚分为优质胚胎组(评分≥3BB,n=652)和非优质胚胎组(评分<3BB,n=419);比较两组间的mtDNA量,以及不同PGT结果(正常、异常、嵌合)亚组间的mtDNA量,并随访PGT正常组移植胚胎的结局与相应的mtDNA量。结果形态学评分优质胚胎组与非优质胚胎组的mtDNA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中PGT正常结果亚组的mtDNA量均显著低于PGT异常结果亚组(P<0.05),而两组中PGT嵌合结果亚组的mtDNA量与其他两个亚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PGT正常结果组胚胎发现,妊娠结局为流产或者未孕的胚胎相比于正常妊娠的胚胎其平均mtDNA量在数值上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6个PGT嵌合结果组胚胎发现,其中2个mtDNA量较高的胚胎结局1个未妊娠、1个流产,而另外4个mtDNA量较低的胚胎结局均为正常分娩。结论mtDNA量与PGT结果有一定相关性。另外mtDNA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妊娠结局,同时可能对嵌合胚胎的实际状态预测也有帮助,未来可以考虑作为胚胎选择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99.
王瑞英  姚敏  王绵  苏胜偶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57-60,i000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角蛋白18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变化,分析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管病变、肾间质纤维化可能的发生、发展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纳入二级8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各20只。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动态观察12,24周时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的病理改变及功能变化,并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角蛋白18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糖尿病组共成模16只,血糖没有升高的大鼠未纳入结果分析,两组共纳入结果分析36只。①糖尿病组大鼠12周时光镜下可见部分肾小管轻度萎缩或管腔扩张,上皮细胞水肿,胞浆内可见小脂肪空泡,肾小管损伤指数增高;24周时上述变化程度加深,管腔内可见破碎脱落的细胞。24周电镜下可见线粒体部分水肿,嵴大部分消失,微绒毛显著减少,部分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小管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②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角蛋白18表达则下降,它们均随病程进展而加重。③流式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并且与三酰甘油、胆固醇、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负相关。 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而且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其重要的促进因子。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与肾功能下降的程度相平行。  相似文献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关于DR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近年研究表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AMs)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检测了2型D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水平,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DR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DR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