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0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总结采用伽玛刀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entrointermediatenucleus,Vim)、腹嘴核(ventrooralnucleus,VO)治疗58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nse,PD)及其他运动异常性疾患,分析治疗后的临床变化过程及丘脑毁损灶的变化。方法采用4mm准直器单枪对靶点照射130Gy。参照微电极验证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时确定靶点的方法确定靶点。结果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有40例,最长的患者随访了9年。在MRI上,丘脑毁损灶的变化可分为大而不规则形和小圆形,其容积在数10mm3到约600mm3。80%的患者效果良好而无明显并发症,震颤在治疗1年后减弱。如果震颤持续存在,则追加微电极验证的常规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结论伽玛刀丘脑毁损术治疗运动异常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研究影响恶性脑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对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且随访成功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41.9%、16.2%.平均生存时间(29.4±5.18)个月.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有: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P<0.05);Log - 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肿瘤级别、治疗方式(P<0.05).结论 恶性胶质瘤的预后较差,特别是Ⅳ级的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采取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3.
脑胶质瘤细胞P—糖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细胞P -糖蛋白 (P -g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 6 3例手术后脑胶质瘤标本石蜡切片 ,测定P -gp表达。 结果  6 3例脑胶质瘤P -gp阳性率 39.6 8% (2 5 /6 3) ;8例化疗后复发脑胶质瘤P -gp阳性率 87.5 0 % (7/8) ;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2 5 )。 6 3例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中 ,P -gp阳性率Ⅱ级 2 5 .0 0 % ,Ⅲ级 38.46 % ,Ⅳ级 5 2 .39% ,病理分级与P -gp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0 5 )。结论 P -gp表达可为原发性和获得性的 ,化疗能诱导或增强肿瘤耐药性 ,P -gp表达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强 ,可作为临床化疗中的重要指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74.
翟广  袁先厚  宋来君 《肿瘤》2001,21(4):281-284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脑肿瘤P16基因变异及其与脑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PCR,PCR-SSCP及PCR-based甲基化技术检测了56例胶质瘤,15例脑膜瘤及2例原发性脑淋巴瘤P16基因缺失,突变及5’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18例高病理级别的脑胶质瘤及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发生P16基因缺失;6例脑胶质瘤及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发生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无1例发生P16基因突变。结论:P16基因失活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恶性进展及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生,P16基因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检测人脑胶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与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以期为人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及其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依组织学类型统计,TGF-β1,Ki67在正常组织与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别有显著性,P<0.05 而各种组织学类型胶质瘤间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别;依恶性程度分级统计,低度恶性Ⅰ-Ⅱ级胶质细胞瘤与高度恶性Ⅲ-Ⅳ级胶质细胞瘤中,TGF-β1与Ki67的表达差别有显著性(P<0.001)。二者与正常脑组织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TGF-β1在Ki67在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Ki67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的检测可以作为胶质瘤病人的预后指标;TGF-β1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脑胶质瘤的因子。  相似文献   
76.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诊断袁忠惠,郭国炳,陈卫国,江普查,袁先厚(附二医院神经外科)我科近年来,收治经头颅CT扫描,颈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病检证实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26例,现就临床表现、CT扫描、脑血管造影检查,对诊断的正确性进行探讨1临床资...  相似文献   
77.
患者:男,8岁。1985年3月20日因突觉右眼闭合困难,右侧口角漏水伴嘴角歪斜而就诊。神经系统检查:右侧眼裂大,右眼闭合不全,右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右舌前2/3味觉减退。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瘫。门诊治疗40天面瘫症状毫无缓解并出现癫痫大发作一次。二周后再次癫痫发作,腰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我院,收治以癲痫为主要症状,术后病检证实为脑胶质细胞增生者共4例,随访观察2年以上,报告如下。 例1 女,40岁。左上肢麻木3个月,严重时伴抽搐、神智不清、口吐白沫,发作共3次。检查:神清合作,神经系统无异常。CT示右顶叶中部低密度区,约25×24mm,边缘清晰,形态不规则,CT值23.7Hu,脑室不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增强后病灶无强化。术后病检:嗜神经细胞象,神经细胞变性,轻度胶质细胞增生。随访三年,CT复查与术前CT片比较无变化。术后遗留左上肢轻瘫未恢复,仍能家务劳动。  相似文献   
79.
脑结核瘤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提高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治疗经过和预后。结果 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脑结核瘤 ,其中 9例术前误诊为脑肿瘤。手术治疗 2 2例 ,术前、术后均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 ,并动态监测头部影像 ;预后良好 2 0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 6例、死亡 2例。结论 脑结核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实验室检查、抗结核疗效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可疑病例 ,可试行强化抗结核治疗后 ,采取手术或活检明确诊断。治疗上首先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 ,必要时手术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8例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行双侧侧脑室穿刺,一侧用敏感抗生素慢速滴注冲洗,另一侧置管引流治疗,并且给予亚低温和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结果治疗14d后各患者体温和脑脊液均恢复正常,伤后半年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持续植物状态1例,中残3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冲洗侧脑室、亚低温、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