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益气逐瘀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且入院12 h内接受PCI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后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以及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身倦乏力以及心悸评分均有一定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LVEF、CO、SV、CI明显升高(P<0.05),而LVEDD、LVESD、LVEDVI、LVESVI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逐瘀汤可有效缓解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并延缓左心室重构,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中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2.
文题释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功能干细胞,因其低免疫原性和较强的增殖分化能力,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方面的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同时也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为新生细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进而促进心肌新生,改善血供和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心功能: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是目前评价心肌梗死疗效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 背景:研究显示,相对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这类多功能干细胞的免疫原性较低,将其应用到心肌梗死大鼠基础研究中具有显著疗效。 目的:系统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19年6月,收集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系列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0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计216只大鼠。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升高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95%CI (3.16,3.76),P < 0.001];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室短轴缩短率有显著增加作用[95%CI (0.18,0.54),P < 0.001];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95%CI (-1.90,-0.99),P=0.042]和收缩末期内径[95%CI (-6.56,-4.65),P < 0.001]有明显缩短作用;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95%CI (-2.01,-1.11),P < 0.001]和收缩末期容积[95%CI (-3.44,-2.17),P < 0.001];⑤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以上结论需更高质量、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加以验证。 ORCID: 0000-0002-9025-9352(陈思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3.
基于公正团体策略开展诚信教育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磊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253-254,282
公正团体策略是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家柯尔伯格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模式,它是通过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而公正的集体氛围来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并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公正团体策略在诚信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4.
结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临床与病理分析(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79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共有25例接受原发灶根治术以及肝转移灶切除术或射频消融术。其中14例进行了原发灶根治术及肝脏转移灶切除术,11例进行了肝脏转移灶射频消融术。结果本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48%。分化程度高以及单个转移灶的患者预后较好。肝脏肿瘤切除与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原发肿瘤的分化程度、肝脏转移灶的数量对预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手术切除及射频消融术对治疗结肠癌盯转移能够达到较为接近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5.
加味逍遥散治疗不孕症3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于2000年1月 ̄2005年12月间用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因卵巢功能紊乱无排卵、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不孕症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5例,年龄25 ̄38岁;原发性不孕25例,继发性不孕10例;基础体温(BBT)单相16例,不典型双相19例;经前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6例,宫内膜分泌相反应不良19例。临床表现: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烦躁易怒,经前乳胀而痛,经来腹痛,苔薄白、舌暗红,脉细弦。2治疗方法加味逍遥散加减:炒柴胡10g、炒白芍12g、全当归15g、丹皮12g、炒栀子10g、白术10g、茯苓10g、巴戟天12g、菟丝子12g、…  相似文献   
76.
张晖  董辉  王和平  蔡磊 《云南医药》2014,(3):306-308
颅脑外伤是外力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头部从而导致的损伤,临床表现可为意识障碍和(或)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已得到肯定[2],但其治疗效果亦受多因素共同影响[3]。本研究对不同时期重度颅脑损伤并进行了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过程分析利巴韦林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参照《美国药典》中利巴韦林片的溶出条件,采用光纤传感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建立利巴韦林片的溶出度分析方法(简称FODT法),并与《美国药典》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建立可测定3种不同规格(0.02、0.05、0.1 g)利巴韦林片溶出度的FODT法条件(探头规格、检测波长);另外对11批不同厂家产品进行了考察。结果:两种方法所得溶出度结果均符合要求,但采用FODT法可以观察不同厂家样品及同一厂家不同片之间药物实时溶出情况的差异;3种规格样品采用FODT法时的探头规格和检测波长分别为5、2、1 mm和210、228、234 nm。结论:所建立的测定利巴韦林片溶出度的FODT法能够直观有效地监测药物的溶出过程,连续定量地反映了样品的体外溶出特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床旁在无B超引导下利用心外膜电信号引导心包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实施紧急临时心包穿刺的60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实验组以赛丁格技术穿刺剑突下,利用心包穿刺针的导电性与心电机电极相连接,穿刺过程中用穿刺针头端电信号的图形变化,利用“损伤电流”判断是否接触到心外膜或刺入心肌,以抽出液体为止。同期与传统的超声引导穿刺方法(对照组)在安全性、操作时间、便捷性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引流成功,成功率100%。实验组穿刺成功平均操作时间(8.5±2.7)min,对照组在等待超声设备及人员到场后行超声引导穿刺,穿刺成功平均操作时间(38.5±22.4)min。结论:相对于超声引导穿刺,利用心外膜电信号引导技术在心包穿刺置管中具有耗时短的特点,是抢救心包积液压塞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并分析老年脊柱结核的CT与MRI表现.方法 CT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64排螺旋CT机,扫描线平行于椎间隙,横断面扫描,层厚3 mm,层距3 mm,连续扫描脊柱可疑区,拍摄骨窗、软组织窗观察,必要时作增强扫描;MR检查设备选择Siemens公司生产的1.5T symphony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采用矢状面T1WI、T2WI序列和横轴面T2WI序列,部分病例行增强扫描,造影剂用马根维显(Gd-DTPA)注射液,0.1 mmol/kg静脉推注.结果 3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同时累及2个椎体19例占54.3%,累及>2个椎体14例,占40.0%,仅有2例为累及1个椎体;共累及椎体86个,累及部位:颈椎15个、胸椎19个、下胸椎11个、腰椎38个、骶椎3个;所有患者CT发现椎体伴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脓肿、硬膜外或椎孔侵犯、韧带下扩散、脊膜强化和钙化例数分别为35、30、5、1、1、25例,与CT相比MRI分别为35、30、15、20、16、2例.结论 老年脊椎结核的CT以及MRI表现各有特点,临床综合分析CT以及MRI老年脊柱结核表现,对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研究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SHCC)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MR优于CT的原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42例肝硬化背景下SHCC患者资料,均行螺旋CT和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的MR动态增强扫描。CT采用双源64排螺旋CT机(Siemens),平扫后分别行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5~30 s)、门静脉期(注射对比剂后50~60 s)及延迟期(注射对比剂后120~180 s)扫描。MR采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LAVA序列增强多期增强扫描。图像由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影像学专家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各自分析SHCC各时相表现,分别确定肿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强化特征。当二人意见不相同时,可进行讨论直至二人意见相同。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结果 42例患者共发现53个病灶,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90.57%和86.7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1,P<0.05)。结论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均可显示SHCC的强化特征,结合LAVA序列上的一些信号特征,MR更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