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熏洗护理减缓重症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变恶化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选23例重症糖尿病足患者在基础治疗护理上,结合中药熏洗护理,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若治疗无效,溃疡坏疽进行性加重则行截肢(趾)术。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中药熏洗护理重症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能有效减缓重症糖尿病足感染病变恶化程度,降低或减缓坏疽发生及截足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提高重症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患者,女,27岁。因上腹渐大性肿块伴隐痛6a于1997年6月10日收入本科。查体:上腹剑突下可触及一肿块,边界尚清,质硬,有轻压痛,活动度差。辅助检查:血常规:Hb119g/L,WBC8.4×109/L;血清ams:74υ(碘比色法);AFP5.4ng/ml;CEA5ng/ml;CT:腹部巨大囊实性包块,约10cm×19cm,边缘清,内见分隔,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胰腺结构显示不清,考虑为恶性粘液性囊腺瘤。6月20日患者突然腹痛加剧,肿物增大,考虑为肿瘤囊内出血,遂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胰头、体部囊性肿块约22cm×18cm×15cm大小,呈多房性,内容物为黑红色液…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肝切除术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16例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观察,依据术后患者状态,制定调查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经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进行辨证研究。结果:术后第3天,证型分类及证候群如下:气阴两虚62例(53.4%)、气血两虚26例(22.4%)、热毒蕴结12例(10.3%)、肝郁气滞11例(9.5%)、肝脾不和5例(4.3%)。术后第7天,证型分类及证候群如下:肝脾不和61例(52.6%)、肝郁气滞28例(24.1%)、气阴两虚12例(10.3%)、气血两虚10例(8.6%)、热毒蕴结5例(4.3%)。结论:肝切除术后中医证候规律,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动态变化。术后第3天,证型以虚证为主,而术后第7天,肝郁的证型占主导地位,疲乏贯穿于术后7天。  相似文献   
54.
蔡炳勤教授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腹部术后疲劳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术后疲劳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对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广东省名中医蔡炳勤教授从肝脾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外科特点,采用"疏肝,健脾,调升降,清余毒"为总则,以逍遥散、升阳益胃汤合小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疲劳综合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5.
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控制血糖和应用扩张血管药物,并根据局部坏疽特点采用中药灌洗法、蚕食清创法、祛腐生肌法、截趾、截肢法等;对照组采用西药控制血糖及抗感染治疗,并静滴6542以扩张血管,创面常规换药,配合清创术,严重者行高位截肢术。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740%),截肢6例(120%);对照组治愈13例(433%),截肢11例(36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截肢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且明显降低了截肢率,较纯西医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索中医理念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规律。方法:对外科近5年来收治梗阻性黄疸病例800余例治疗进行归纳总结,提取相关规律。结果:中医理念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体现在各个环节,贯穿整个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结论:中医理念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起积极的作用,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体现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肝切除术后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2例肝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加味四逆散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出汗、汗止及不良反应,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显著高于对照组(39.7%)(P<0.01)。治疗组治愈及好转患者中,治疗第2天即有6例见效(5.9%),治疗第4~6天有66例见效(64.7%);对照组于治疗后第1~3天无有效病例,第4~6天仅有14例见效(29.2%),2组差异显著(P<0.01),且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蔡炳勤教授提出的腹部术后"应激而汗,论治从肝"治疗原则为指导,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肝切除术后汗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广东省名中医蔡炳勤教授提出的腹部外科术后"应激而汗,论治从肝"治疗原则对肝切除术后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肝切除术后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在常规输液治疗的基础上,予加味四逆散治疗;而对照组44例只给予常规输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出汗及汗止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6%,对照组为43.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蔡炳勤教授提出的腹部外科术后"应激而汗,论治从肝"治疗原则为指导,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肝切除术后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9.
生肌膏对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坏死溃疡的发生,延迟了术后进行放、化疗的时间,影响乳癌综合治疗的效果。如何加速皮瓣坏死溃疡愈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总结自1991年以来,用生肌膏外敷20例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溃疡,与10例用凡士林纱条处理作对照,证明生肌膏有提高溃疡面收缩率,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中医养生之术源远流长,术后饮食疗法也是一门学问,蔡炳勤根据患者及家属术后常关注的饮食问题,总结了中医饮食疗法在围手术期的四个具体应用:一是针对如何快速恢复术后肠胃功能,提出"叩齿吞津,知食善饥"的做法;二是针对术后"应该吃什么"问题,提出"食物自适,胃喜为补";三是针对术后"不应该吃什么"问题,提出"求其所宜,避其所忌",并强调要正确认识"发物";四是为预防术后无节制饮食引起胃肠功能障碍,提出"食贵有度,谨防'食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