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乙肝病毒前S2抗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Pre-S2)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53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用酶联法(ELISA)检测Pre-S2、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结果HBeAg阳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95.3%、97.6%;抗-HBe阳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58.1%、31.2%;e系统阴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74.7%、45.3%。结论乙型肝炎患者Pre-S2与HBeAg、HBVDNA呈伴随关系,是HBV复制活跃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抗-HBe阳性及e系统阴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2检出率偏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心衰患儿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及米力农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变化及米力农对其影响。方法:测定21例CHF患儿静脉滴注米力农前后血浆ET和ANP的浓度,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作分析比较。结果:CHF患儿血浆ET和ANP的浓度显著增高,静滴米力农后,血浆ET和ANP的浓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HF患儿血浆ET和ANP的浓度增高,应用米力农可降低ET和ANP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梅毒症患者中表达及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梅毒患者资料,患者病程按临床分期分为A组(Ⅰ期)、B组(Ⅱ期)、C组(Ⅲ期),用免疫比浊定量法检测血清CRP,比较三组患者CRP含量及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CRP含量明显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RP含量高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CRP含量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结论:CRP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和疗效的敏感性指标,随着梅毒分期的增高而下降,对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本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中的高血糖检出率,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1~6月在本院检验科健康体检的人员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健康体检者中高血糖者总检出率为4.71%,其中,男性为4.91%,女性为4.50%。(2)男性61~70岁这个年龄组的检出率最高为9.28%,而女性〉70岁这个年龄组的DM检出率最高为10.64%。(3)女性绝经后高血糖者检出率明显高于绝经前。结论高血糖者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年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更年期前后内分泌的改变可能促进了糖尿病(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检验指标对残余肾功能(RRF)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被分成为残余肾功能(A组)50例和残余肾功能丧失(B组)50例,观察检验指标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磷、β2-MG均较B组患者显著性下降(P均<0.05),血浆碳酸氢根、血钙、血红蛋白等指标有明显性升高(P均<0.05);血钾、血钠、胆固醇、三酰甘油及C反应蛋白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CD3+、CD4+水平高于B组(t=2.784、t=2.384,P均<0.0.5);而CD8+没有明显改变化。结论检验指标对RRF评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