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方法以及个人教学经验加工整合后,最适合于学生理解记忆的的特殊知识。本研究将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初步应用于病理生理教学中,包括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在集体备课时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行分享和讨论,应用章节知识点思维导图,设定导师进行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和实践的辅导,以期提高青年教师授课质量。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对二胺氧化酶(DAO)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目前已知,DAO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的小肠粘膜中含量最高,而在其他组织(除孕鼠胎盘外)的酶活性均低于小肠粘膜的5%以下,它是组胺等胺类物质在肠粘膜代谢的一个最重要的酶[1].这就使DAO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用不同方法制备组蛋白并观察组蛋白在体外对巨噬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方法: 用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组蛋白H3和H4的原核表达质粒,分别表达和纯化带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组氨酸(His)标签的组蛋白(GST-H3、GST-H4、His-H3和His-H4);用高盐法提取真核细胞(RAW264.7和293F细胞)组蛋白;用上述不同来源组蛋白(7.5~50 mg/L)刺激巨噬细胞4 h,利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活力;用液相芯片方法检测不同来源组蛋白对巨噬细胞释放在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
结果: His-H3/H4和真核细胞来源的组蛋白明显降低细胞活性,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晚期凋亡和坏死;不同来源组蛋白对RAW264.7细胞释放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结论: 原核表达His-H3、His-H4及真核细胞提取的组蛋白均可抑制巨噬细胞活力,诱导巨噬细胞发生晚期凋亡和坏死。组蛋白可能通过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4.
~(60)Coγ线全身一次照射6Cy后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全身照射后第3d,分别测定大鼠小肠及血浆中DAO活性。6Cy照射后第1d,小肠DAO活性开始下降,第3d达最低,第5d开始回升,第7d达到正常,第15d~25d则明显高于正常。血浆DAO活性变化与上述小肠DAO活性变化基本平行一致。不同剂量全身照射后第3d,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小肠及血浆DAO活性渐低,二者呈一致关系。提示血浆DAO活性的变化可作为反映小肠粘膜辐射损伤程度的一个非创伤性指标。  相似文献   
25.
选择具有协同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制剂,康赛宁与IL-2治疗C_(57)BL/6小鼠Lewis肺癌,观察对原发瘤生长的影响。发现联合治疗组对肿瘤体积和重量的抑制比二者单独治疗效果更加明显(P<0.001,P<0.01),抑瘤率与不发瘤率均得到提高,分别为60%,40%。结论:康赛宁联合IL-2瘤内治疗C_(57)BL/6小鼠Lewis肺癌,在二者剂量减半的情况下,抑瘤效应与治愈率均得到加强,可为临床瘤内治疗癌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检测细菌脂蛋白(BLP)耐受巨噬细胞感染细菌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是否受NF-κB信号通路调控,探讨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清除能力增强的机制。 方法     比较BLP耐受和非耐受(Naive)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M)对大肠杆菌的吞噬及杀灭情况,评价BLP耐受巨噬细胞的细菌清除能力;用定量PCR技术检测BLP耐受的BMM内iNOS mRNA表达情况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65从胞质向胞核的移位情况;最后观察抑制NF-κB通路活化对iNOS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BLP耐受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和杀灭细菌的能力较Naive细胞显著增强(P<0.05);iNOS mRNA表达水平较Naive细胞显著(P<0.05);如果抑制BLP耐受巨噬细胞NF-κB通路活化对iNOS mRNA表达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细菌脂蛋白耐受通过NF-κB通路活化增强细菌感染巨噬细胞iNOS表达。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研究大鼠全身辐射损伤后小肠吸收L-酪氨酸(Tyr)的变化。方法:用在体门静脉取血法研究了6Gy60Coγ线全身一次照射后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剂量照射后第3d大鼠小肠吸收Tyr的变化,并测定相应的小肠上皮细胞计数、小肠粘膜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以及Na+的跨膜转运。结果:6Gyγ线全身照射后第3d出现小肠对Tyr的吸收障碍,以后很快恢复,并持续在正常水平。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吸收障碍加重,但3Gy以下剂量照射,则不出现Tyr的吸收障碍。小肠上皮细胞计数、Na+-K+-ATPase活性和Na+的跨膜转运的变化与小肠吸收Tyr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辐射损伤后小肠对Tyr的吸收障碍与小肠上皮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的吸收面积的下降以及Na+-K+-ATPase活性下降导致的Na+跨膜转运能力的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29.
对护理在职学历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创新尝试:修订教学大纲,采用突出导入和总结的病例教学法,进行以学生为主导的护理查房分析和模拟,采用多元化成绩评分法,应用新通信工具和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构建并鉴定SETD4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SETD4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 方法 将引进的SETD4flox/+小鼠与EIIa-Cre小鼠进行杂交繁殖,得到基因型为SETD4+/-.EIIa-Cre的小鼠;再与C57BL/6小鼠杂交去除Cre酶,获得杂合子SETD4+/-小鼠;该小鼠自交获得纯合子SETD4-/-小鼠。通过PCR法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RT-PCR、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纯合子的SETD4基因敲除小鼠SETD4 mRNA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肝、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PCR结果表明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符合SETD4-/-;纯合子基因敲除小鼠SETD4 mRN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SETD4基因敲除小鼠肝、肺组织的形态学特征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本研究基于Cre/loxp系统,成功构建并鉴定了SETD4基因敲除小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