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主干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纯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病变而左主干正常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76例患者.应用IVUS测量病变部位的斑块负荷,确定斑块的性质.同时确定左主干是否存在病变,若存在病变则确定病变性质;测量左主干的管腔直径和面积以及血管直径和面积;对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者,测量斑块负荷.结果 7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主干患者中IVUS显示完全正常28例,内膜增生12例,有斑块36例,发现内膜斑片2例.对于存在斑块者偏心斑块为30例,向心斑块为6例;脂质斑块25例(占69.4%),纤维斑块4例(占11.1%),钙化斑块2例(占5.6%),混合斑块5例(占13.9%).IVUS显示女性左主干正常者的管腔直径为(5.32±0.68)mm,管腔面积为(23.34±5.27)mm2,男性左主干正常者的管腔直径为(5.90±0.50)mm,管腔面积为(27.75±4.47)mm2.男女管腔直径和管腔面积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和0.048).内膜增生者血管直径为(5.90±0.47)mm,血管面积为(27.58±4.21)mm2;存在斑块者的管腔直径为(4.39±0.54)mm,管腔面积为(17.45±5.23)mm2,血管直径为(5.99±0.67)mm,血管面积为(26.61±6.27)mm2,直径狭窄百分比为(26.17±7.87)%,斑块负荷为(34.79±9.37)%.结论 IVUS能发现冠状动脉造影所无法显示的左主干病变,并且能精确地确定左主干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398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以ST段回落程度与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分级等指标评估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患者分为4组,A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为Ⅲ级;B组为ST段回落率〈50%而术后TMP分级=Ⅲ级;C组为术后TMP分级≤Ⅱ级而ST段回落率〉50%;D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分析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STEMI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relatedartery,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而TMP分级为Ⅱ级以下者占37.2%,心电图ST段回落小于50%者占37.2%,均接近1/3。12.5%的患者具有远端栓塞。术后ST段回落率〉50%并且TMP分级为Ⅲ级者占总人数的39.8%,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占总人数的14.3%。心肌组织灌注状态不良者与心肌组织灌注状态良好者相比平均住院日更长,左室EF值更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更高,远端栓塞发生率更高,IABP辅助应用比率更大,心功能恶化、心脏性死亡更高。与D组相比,随访期间MACE的发生风险在C组为43%(P=0.11),在B组为24%(P〈0.01),在A组为2.7%(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后IRA再通者仅有不到4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再灌注,其近、远期预后较好,而剩余约6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灌注障碍,其中有大概约超过1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较差的再灌注状态,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远期随访期间有着极高的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4.
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冠心病(CHD)诊断的金标准,随着CHD介入或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术前必须行冠脉造影,以了解冠脉病变部位、程度,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我院自1996年8月~1999年1月共完成305例CAG,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为1996年8月~1999年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临床上诊断或拟诊为冠心病,共305例,男224例,女82例,年龄56.3±11.1(17~85)岁。造影病人临床资料见  相似文献   
4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的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收入我院心内科监护室(CCU)确诊为AMI患者共1324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脏破裂18例。结果:前壁梗死509例,下壁梗死52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87例。发生心脏破裂18例(1.36%),其中游离壁破裂9例,室间隔穿孔9例。13例发病72h内破裂,5例在发病4~7d破裂。男性8例(8/973,0.82%),女性10例(10/351,2.8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5)。发生心脏破裂患者年龄[(72.6±8.2)岁]明显高于无破裂者[(63.3±12.2)岁,P=0.000]。成功再灌注治疗者心脏破裂发生率(5/575,0.87%)明显少于无再灌注者(13/749,1.74%,P=0.041)。所有合并心脏破裂者全部死亡。前壁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发生明显多于下壁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16%,1.32%,0%,P=0.041)。结论:AMI合并心脏破裂的发生率为1.36%,其预后极差。女性、高龄、前壁梗死患者易于发生心脏破裂。成功再灌注治疗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 4 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冠脉造影无复流病人 5 8例 ,由其余的 4 39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 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 6 0例 ,为正常血流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无复流的发生率为 12 6 %。单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 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面积心肌坏死、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和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 ,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形成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多层CT(MSCT)诊断邻近支架冠状动脉血管段狭窄的价值.方法 时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62例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共植入80枚支架)的患者,于随访期同时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把两种成像技术对临近支架的冠状动脉血管段狭窄程度的测量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80个邻近支架冠状动脉血管段有57段(71.25%)可供研究;不能评价的主要原因是移动伪影(13/23,57%)和严重钙化(8/23,35%).直径的测量结果 ,MSCT和C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0.7)mm比(2.79±0.73)mm,配对差均值(0.28±0.64)mm,P<0.05].MSCT正确诊断5个狭窄节段,漏诊1例,其评价邻近支架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3%、93%、56%、98%.结论 MSCT诊断邻近支架节段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影响MSCT诊断特性的主要因素是运动伪影和冠状动脉弥漫性钙化.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12例年龄75岁以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125处罪犯病变行PCI治疗,共置入了140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结果112例PCI均成功,未发生与PCI有关的并发症。2例于术后18 h内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术后第3天死于心脏破裂,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1年临床随访,有1例术后3个月发生猝死,另有2例术后5个月再次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急诊PCI中应用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50.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监测的经验。方法1996年11月至1999年7月在我科作冠状动脉介入术共413例患者,回顾性总结术中的压力及心电监测等结果。结果1例广泛心肌梗死反复发生室颤经多次除颤后未能抢救成功死亡,造影剂反应15例,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7例,低血压6例,导管打折2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有风险,但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注意压力及心电等监测指标的变化,及时找出原因,积极处理,就能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