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朱图陵  范佳进  张翔 《中国康复》2013,28(6):471-473
我国是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中提出辅助器具的,只是尚未得到推广.直到1996年等同采用1992年国际标准ISO 9999的国家标准CB/T 16432《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发布后,辅助器具的称谓才得以广泛应用并定义为:“由残疾人使用的,特殊生产的或通常可获得的用于预防、代偿、监测、缓解或降低残疾的任何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可见,辅助器具的属性是残疾人,而且可以是“任何”产品,只要能帮助残疾人克服障碍,目前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都简称辅具,香港地区称复康用具.关键词:辅助器具;无障碍环境;残疾观分类号:R49;R496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ICF环境因素及其限定值的理解,结合近年来对环境评定和环境改造的实践,提出了环境评定的原则、规范、步骤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 6 4例有下肢畸形的患儿采用矫形器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以足印图为主 ,参考步态观察、测量参数、姿势控制以及患儿和家长的主诉。结果 :6 4例患儿中显效 2 4例 ,有效 38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97%。结论 :用矫形器来矫正儿童下肢畸形属于连续式矫正 ,经过长期坚持穿戴并结合训练后 ,有一定疗效 ,特别对 6岁以下儿童效果明显。此外 ,通过足印图的变化 ,可观察到患儿下肢畸形的矫正过程并能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价 ,为矫形器的修正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图陵  范佳进 《中国康复》2009,24(2):144-144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International classifie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中文版《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根据ICF观点,残疾人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是由于残疾人的损伤(功能、结构)和环境障碍交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残疾人的某些损伤通过医疗康复后能有所改善,而有些损伤是无法改变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困难,只能改变环境来适应其自身的残疾。为此有必要明确残疾人需要帮助的场所及程度以指明改造环境和创建无障碍环境的目标,这就是今天环境评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中辅助器具的作用和选用进行探讨,并介绍了60多种供个人使用和训练用的相关辅助器具。在小儿脑瘫的康复过程中需要应用辅助器具来改善脑瘫患儿的功能障碍、帮助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防止畸形进一步加重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此着重提出了小儿脑瘫肢体残疾辅助器具选用时要考虑的3个因素即按照儿童运动发育规律、按照脑瘫儿功能障碍的身体部位、按照脑瘫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来选用。此外,有部分辅助器具将伴随脑瘫儿一生,成为他们回归社会的无障碍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