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31.
程金悔 《全科护理》2011,(8):707-70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降低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将160例静脉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3指平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3指平行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负压封闭引流(VSD)术联合肌皮瓣移植修复Ⅲ、Ⅳ期压疮患者疗效的促进作用。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接受VSD术联合肌皮瓣移植修复Ⅲ、Ⅳ期压疮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利用PUSH量表评价创口面积大小、组织类型变化及渗液量变化,比较2组患者愈合时间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干预7 d,2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14 d、21 d时,观察组PUSH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各时间点PUS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干预14 d与干预2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愈合时间(29.2±8.6)d低于对照组(35.7±13.7)d(P < 0.05);干预21 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对VSD术联合肌皮瓣移植修复Ⅲ、Ⅳ期压疮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压疮恢复,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33.
衰老(aging)是生物体组织、器官以及细胞功能随时间而逐渐丧失的渐进过程。有关衰老分子机制的学说包括经典的"端粒(telomere)学说"、"氧自由基(oxygen radical)学说"、"非酶糖基化(nonenzymatic glycosylation)学说"等,还有新近提出的"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学说"、"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学说"、"自噬(autophagy)学说"等。最新的研究表明,自噬是造血干细胞对抗衰老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基于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而发现了一些很有前途的抗衰老药物,如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和抗衰老肽——FOXO4-DRI。此外,在植物提取物领域中也有很多新发现,其中,以姜黄素(curcumin)、白藜芦醇(resveratrol)为代表的中药提取物以及一些单味中药、经典的中药复方可以在体内外干预人类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而发挥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总之,基于衰老分子调控机制而研制或发掘抗衰老药物,尤其是天然药物,这是抗衰老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初步总结DaVinci机器人辅助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的经验。方法:回顾2015年11月—2018年1月18例行RPD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5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25±125)mL,术中均无输血;1例(5.6%)中转开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0±1.0)d,术后住院时间(16±4)d;术后出现并发症者7例,其中4例(22.2%)术后并发胰瘘(均为B级胰瘘)、胆瘘1例、腹腔内出血2例;无再次手术,术后病死率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胰腺高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导管腺癌1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十二指肠高分化腺癌2例、十二指肠绒毛管状腺瘤2例、胆总管下段中低分化腺癌1例、胆总管下段高分化腺癌2例、胰腺慢性炎症1例。9例恶性肿瘤中8例完成R_0切除,1例R1切除;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6±4)枚。结论:RPD安全可行,并未明显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同时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35.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指静脉曲张性疾病以外的疾病引起的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出血,包括胰管、胆管及胃空肠吻合口的出血[1].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积极治疗和合理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超声辅助提取枳壳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等因素对超声辅助提取枳壳总黄酮过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枳壳总黄酮提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枳壳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实验优化得出超声辅助提取枳壳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8%、超声功率317 W、超声提取时间28min。结论在上述条件下,枳壳总黄酮的得率可以达到15.44%,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行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根部结扎肠系膜血管,清扫N3淋巴结,完整切除Toldt筋膜及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由内向外整块切除右半结肠和肿瘤,结肠肝曲癌行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210分钟,平均182.5分钟;术中出血90~240mL,平均160mL;淋巴结清扫总数16~36枚,平均28枚,其中N3淋巴结转移6例;术后住院时间5~16天,平均9天;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延迟2例,无外科死亡病例。结论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术式,且更加符合无瘤原则。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与目的 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是结直肠癌手术中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吲哚菁绿(ICG)显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展现出良好前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近红外(ICG-NIR)显像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3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37例术中使用ICG-NIR显像技术(ICG组),197例行常规腹腔镜手术,术中未使用ICG荧光显像系统(非ICG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手术资料、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G组与非ICG组平均术中出血量(87 mL vs. 98 mL)、平均手术时间(195 min vs. 220 min)、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G组2例ICG荧光显像提示吻合口血运不佳,术中改变切缘再吻合,非ICG组无改变手术计划,两组非计划处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ICG组与非ICG组在中位首次排气时间(3 d vs. 3 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0 d vs. 10 d)、吻合口瘘发生率(2.7% vs. 5.5%)、总并发症发生率(5.4% vs. 8.1%)及平均并发症综合指数(20.03 vs. 18.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G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高于非ICG组(17.37枚vs. 14.29枚,P=0.002),但两组在平均阳性淋巴结数目(1.40枚vs. 1.45枚)、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32.4% vs. 39.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ICG显像技术安全可行,能指导淋巴结的清扫提升手术质量、实时评估肠管血流灌注,但其在降低吻合口瘘和总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未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39.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研究的进展,生物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所谓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调整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而产生抗肿瘤效果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中医上"扶正祛邪"的作用。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属于生物治疗的一种,是通过分离获取病人自身免疫细胞,在细胞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CXCR7-shRNA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以CXCR7为靶点的结肠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1)构建CXCR7-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2)建立裸鼠人结肠癌荷瘤模型,计算成瘤率;(3)治疗组移植瘤内注射慢病毒CXCR7-shRNA表达载体并建立阴性对照(注射慢病毒shRNA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注射PPS),测量肿瘤体积和动物体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将HT-29细胞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成瘤率为100.0%;治疗组裸鼠的肿瘤体积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显著缩小(P〈0.05)、动物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8.0%和34.0%。结论CXCR7-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针对CXCR7基因序列设计的siRNA可作为具有开发前途的抗肿瘤新药,其在体实验中CXCR7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