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01.
目的 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m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59例JPDD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T组(125例)和mEST+EPBD组(134例)。EST组行EST治疗, mEST+EPBD组行mEST联合EP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大小憩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9例患者中256例取石成功,总取石成功率为98.8%。两组患者总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95.52%高于EST组的81.60%,取石时间(20.7±5.0)min短于EST组的(24.2±2.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0%,低于EST组的2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中JPDD <20 mm患者一次性取...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支架在冠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冠心病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冠脉造影示A型病变1例,B型13例及C型5例。支架樾入用于预防PTCA后再狭窄14例,治疗PTCA急性并发症(内膜撕裂和急性闭塞)5例。樾主支架20个,其中前降支10个,回旋支2个,右冠8个。结果 术后冠脉扩张效果满意,无残余狭窄。无一例发生急性和亚急性心脏事件,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支架植入对复杂冠脉病变和急性冠脉并  相似文献   
10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是常见的并发症,奥曲肽有明确的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理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奥曲肽对ERCP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长期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龙  古英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31-3933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双腔留置导管(permanent dual lumen catheter, PDLC)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常见并发症。 方法 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行PDLC留置术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3.31±12.26(39~90)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清除指数Kt/V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 结果 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12例经右侧,1例经左侧,平均使用7.8(2~14)个月。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14次,发生率4.58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1例2次,0.65例次/1000导管日;出血1例3次。13例患者的平均Kt/V值1.27±0.22。 结论 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和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患者来说,PDLC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透析效果。如果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105.
肥大细胞与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人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意义及对PC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改良甲苯胺蓝染色观察 2 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表达 ,瘤巢间质肥大细胞数及两者相关性 .结果 :发现本组病例皮肤基底细胞癌PCNA增殖指数增高 ,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均呈脱颗粒状态 ,其密度占 15 80±7 2 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相关分析表明瘤巢间质内肥大细胞数与肿瘤PCNA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内肥大细胞增多可以是机体局部抗肿瘤反应形式 ,但其确切机制不清楚 ,且与瘤细胞PCNA表达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改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19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6例韦格纳肉芽肿.临床表现中缺乏特异性,有咳嗽、咯血、浮肿、血尿、贫血、消瘦、发热等.11例行肾穿刺活检,6例表现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5例表现为颗粒性沉积.14例患者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并用CTX强化免疫治疗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泼尼松维持,4例患者行血浆置换.6例咯血控制,有4例患者ANCA在治疗中转阴.结论:一些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这种病理表现为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不典型的患者可能预后差.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并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7.
彭洪泉  黄湖辉  李劲高  宛霞  肖龙  黄辉 《新医学》2005,36(5):283-284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6例有血尿及蛋白尿,3例少尿或无尿,5例血清肌酐升高[(683~1 251)μmol/L],1例肺出血,4例贫血;6例抗GBM抗体阳性,其中2例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hasm antibody,ANCA)阳性;6例行肾活组织检查(肾活检),5例有细胞新月体形成,另1例无新月体仅为系膜增生;5例免疫荧光表现为IgG或IgA和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颗粒沉积;治疗后4例临床缓解.结论:并非所有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病理表现为典型的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线形沉积,一些患者表现为颗粒沉积,这类患者预后较好,并不排除存在地区分布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8.
慢性肾衰病人血液透析治疗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增进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具体分析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且使病人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慢性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09.
黄东林  修玉芳  肖龙 《医学争鸣》2009,(18):1800-1801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能.方法:选择门诊孕期38~85d的自愿终止妊娠的患者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麻醉采用静注力月西1mg,1min后静注芬太尼2μg/kg,随后注入A组异丙酚2mg/kg,B组依托咪酯0.2mg/kg,监测记录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记录术中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时间及静脉注射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MAP,HR明显下降(P〈0.05),A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均可为无痛人流术提供有效的麻醉.但依托咪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初步探索上海及周边地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3例,充分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壅盛证.(2)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①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年龄从高到低依次为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间在病程、性别中未见明显差异;②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值均高于指南界定范围(≥10 mmol/m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空腹血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各证型组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三酰甘油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各证型组其余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肾阴虚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最高;阳气虚衰证组患者年龄最大;各证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普遍较高;气阴两虚证组患者血糖水平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甘油三酯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