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4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是各国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半合成抗生素。利福霉素SV(Rifamycin)是广谱抗生素之一,也是合成利福平、利福定等抗结核药的重要中间体。它是由地中海诺卡氏菌经液体发酵提取纯化而得。目前国内利福霉素发酵水平低,为了提高发酵水平和生产能力,就得降低成本。本文就是以S36做出发菌株,在选育过程中降低糖含量获得的生产所需的高产菌株S36 10^#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2.
细胞周期的调控涉及到众多细胞因子的参与,细胞周期相关转录因子E2F家族是其重要的调控环节之一。其中E2F-1既可以调控细胞周期G1向S期的过渡,又可以诱导许多正常和肿瘤细胞的凋亡,兼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特性。尽管E2F-1通过pRb及相关蛋白等多种细胞周期依赖蛋白及激酶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周期的通路比较明确,但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复杂机制还不甚明确,基于近期的研究对E2F-1诱导细胞凋亡的通路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9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加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V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患者在清创至创面闭合时间、住院天数、创面闭合率、换药次数、疼痛积分和生存质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器结合VSD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电子病历文档录入的新方法。方法:研发基于HL7标准的XML编辑器,通过基于XML的存贮,利用元素实现结构化录入,控制准确录入功能等方法来实现电子病历半结构化录入。结果:已在全国上百家医院应用,具有易操作性、书写高效的特点。结论:开发编辑器是基础,半结构化录入是应用的前提,XML是存储结构的关键,元素是决定录入效率的主要因素,易维护的模板是推广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已较多应用改良加藤氏法检查血吸虫感染,但此法因粪中血吸虫卵在透明液的作用下可发生形态变化,故与粪便涂片中的空泡、植物细胞及脱蛋白膜的蛔虫卵等很难鉴别。有报道在改良加藤氏法的基础上,在粪便样本上滴加茚三酮染液,使血吸虫卵着上特异性紫兰色而有利于鉴别。此法在实验室观察中确有一定效果,但能否也适用于现场查病,我们在铜陵县白浪湖区进行血吸虫病普查时,同时将改良加藤氏染色法、改良加藤氏法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儿童SAN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童,3岁2个月,因车祸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快。手术所见:肿块与脾脏相连。肿块4 cm×5 cm×3 cm大小,肿块界限清楚,切面:紫红、灰白相间,呈结节状、分叶状。镜下见纤维组织将毛细血管样结构分隔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结节状血管巢,结节间纤维组织疏松,无明显胶原化,其中可见厚壁的血管,并可见散在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血管巢表达CD31、CD34,血管间隙表达SMA,间质纤维组织表达vimentin、灶状SMA,不表达desmin、NSE、S-100、ALK、CD21、EBV,散在表达CD68、CD8,Ki-67增殖指数常<5%。结论 SANT是儿童罕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常偶然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经会阴直肠黏膜缝合短缩术、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术、肛门紧缩术三种方法联合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全部15例均为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82岁,平均60.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平均10.6年。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直肠脱垂诊断标准[1](二型三度分类法),其中Ⅱ度脱垂11例,脱垂长度3~6 cm,肛管位置正常;Ⅲ度脱垂4例,脱垂长度6~12 cm,伴肛管外翻。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肛门松弛。1.2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在局麻或骶麻下实施以下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3D 打印手术导板:该导板依据手术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制备出的一种具有术中准确定位点、置钉的位置、方向和深度,精确建立孔道、截面、空间距离、相互成角关系及其他复杂空间结构等功能的辅助手术器械,具有获取途径方便、使用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 颈椎前路椎弓根置钉: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新型置钉技术,该技术可通过单独前方入路实现颈椎三柱损伤或多节段病变的坚强固定,无需再行后路固定,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背景: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可通过前方入路实现颈椎坚强固定,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目的:改良设计一种用于下颈椎双侧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3D打印导板,探讨其辅助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6具正常成人颈椎标本,男女各3具,行薄层CT扫描后将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7.0软件,三维重建后模拟设计出C3-C7双侧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钉道导孔,再以颈椎椎体前面、椎体上面前1/2及双侧钩突关节面前1/2骨性结构为标志,反向增厚设计生成导孔基座,形成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导板。经3D打印得到导板实体后,在导板辅助下行C3-C7双侧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将置钉后的颈椎标本再次行CT扫描,通过CT断面影像评价置钉准确性。同时利用Mimics17.0软件比较实际钉道与模拟钉道在横断面的内、外偏移角度(α1、α2)差异及其在矢状面的上、下偏移角度(β1、β2)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双侧共计60枚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均顺利置入,其中57枚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判定为0级,准确率95.0%;另外3枚破出椎弓根皮质,其中1级2枚(3.3%),2级1枚(1.7%);②真实钉道与模拟钉道相比,其横断面内、外偏移角分别为(0.867±0.787)°、(0.783±0.79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矢状面上、下偏移角分别为(1.362±1.380)°、(1.314±1.3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提示在设计得到的3D打印导板辅助下可顺利完成下颈椎双侧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且具有良好的置钉安全性。 ORCID: 0000-0003-0124-7585(肖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老年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5例老年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25例获随访2~3年,植骨全部融合,结核无复发,6例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恢复明显.结论 老年性脊柱结核早期不易发现,要仔细查体及X线检查,必要时行CT、MRI检查以明确.对非典型脊柱结核需注意与恶性肿瘤的鉴别.重视围手术期处理,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合理的抗结核治疗等,可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