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究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能否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CNKI、万方、维普六个数据库中检索腹膜转移的相关文献,并手动检索了法国Elias团队关于腹膜转移的研究。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2)有接受CRS+HIPEC治疗为试验组和接受其他治疗为对照组的资料;(3)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生存分析数据;(4)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5)文献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排除标准:(1)仅有摘要的研究;(2)数据不全的研究。文献的筛选和数据提取由两人独立进行,存在分歧的文献由第三人决定。提取的数据包括作者、发表年份、受试者数量、受试者的入组时间、随访时间、研究设计、治疗方案,以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风险比HR及其95%CI,若文中未提供,则通过Engauge Digitizer11.1软件从生存曲线中提取随访时间和相应时间点的生存率,计算HR及其95%CI。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STATA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HR及其95%CI进行合并分析,试验间异质性通过Q检验和I2统计量进行评估。当不存在显著异质性时(Q检验:P≥0.1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时(Q检验:P<0.1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找出异质性的来源。用敏感性分析评价合并结果的稳定性。通过Egger检验和Begg检验来评估发表偏倚(P<0.05表示存在发表偏倚),并通过Begg漏斗图在风险比对数上的视觉对称性来反映。结果共有10项研究被纳入进行Meta分析,包括1项随机对照试验、9项队列研究,1项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不确定;9项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分均>7分,均为高质量研究。其中试验组有781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对照组有2452例接受了其他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姑息化疗(PC)和腹腔内化疗(IPC)]。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生存率(OS)高于其他治疗对照组(HR=0.43,95%CI:0.34~0.54),但研究异质性较大(P=0.024,I2=52.9%)。不同对照治疗方案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OS高于CRS(HR=0.63,95%CI:0.44~0.90)、PC(HR=0.37,95%CI:0.32~0.43)和CRS+IPC(HR=0.60,95%CI:0.37~0.96)这3个对照组;由于各亚组研究异质性较低(CRS组:P=0.255,I2=22.9%;PC组:P=0.222,I2=29.9%;CRS+IPC组:P=0.947,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合并。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删除各项研究后的合并分析结果差别不大,提示合并分析结果较为可靠。各研究偏倚检测结果显示:Begg检验(P=0.088)>0.05,Egger检验(P=0.138)>0.05,Begg漏斗图上的散点分布基本对称,表明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CRS+HIPEC可以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OS。  相似文献   
82.
83.
卵巢癌早期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瑱萍  罗坚真 《江西医药》2002,37(2):145-147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死亡率最高.由于卵巢位于盆腔内,发生肿瘤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时60~70%已属晚期,其5年存活率只有20~30%;而Ⅰ、Ⅱ期5年存活率可达7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卵巢癌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最有效的手段.本文就诊断早期卵巢癌主要是Ⅰ、Ⅱ期的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4.
85.
付有伟  刘丙根  罗坚  罗明星  庞清江 《中国骨伤》2018,31(12):1156-1163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较高质量的有关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治疗(HTO)与单髁置换治疗(UKA)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外科选择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7年6期)、PubMed、Ovid、ELSIVE、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有关胫骨高位截骨治疗(HTO)与单髁置换治疗(UKA)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包括并发症、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翻修率及优良率等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总样本量1 043例。其中HTO治疗组462例,UKA治疗组581例。HTO治疗组与UKA治疗组进行比较,两组在对侧间室关节退变率[WMD=3.21,95%CI (1.13,9.10)],膝关节活动度(ROM)[WMD=6.55,95%CI(1.44,11.66)],膝关节Lysholm评分[WMD=-3.15,95%CI(-4.77,-1.53)],并发症[WMD=2.78,95%CI(1.52,5.11)],翻修率[WMD=1.81,95%,CI (1.17,2.80)],优良率[WMD=0.49,95%CI (0.30,0.80)],胫股角度改变(FTA)[WMD=-2.37,95%CI(-3.63,-1.11)]有明显差异(P0.05);HTO治疗组与UKA治疗组在髌股关节退变率[WMD=1.59,95%CI(0.65,3.84)]及膝关节运动速度[WMD=-0.02,95%CI(-0.09,0.04)]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有限的资料,在中短期临床效果比较中,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方式,而长期临床效果可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手术切除效果较好,但其术后复发一直困扰着临床外科医师,即使手术达到S impson I级切除,术后仍有9%~15%的复发率[1]。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实体肿瘤的发生、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密切[2],并已成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VEGF)是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检测在烧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正确评价烧伤患者的病情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烧伤患者68例进行研究,按照烧伤总体表面积不同分为3组,A组22例,烧伤面积小于或等于10%;B组27例,烧伤面积大于10%但小于或等于30%;C组19例,烧伤面积大于30%但小于或等于50%。另选取同期健康的受试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烧伤后第1、3、5、7天的血浆BNP水平,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烧伤后第1天各组血浆BNP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A、B、C 3组血浆BNP水平迅速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烧伤面积增大,各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峰值在烧伤后第3天或第5天;烧伤严重程度分级越高,血浆BNP水平升高幅度越大,严重烧伤患者在伤后第7天血浆BNP水平亦未恢复正常。经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烧伤程度加重,其血浆BNP水平上升,呈正相关关系(r=3.117,P0.05)。结论烧伤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具有滞后性,与体表烧伤面积、病情变化及烧伤愈合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在病情分级的基础上早期联合检测烧伤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对判断烧伤病情的严重程度、协助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8.
89.
在1995年,江西省政协、省卫生厅联合组织开展了全省范围内妇幼卫生状况的调查,全面评价了妇幼健康水平,详细分析了妇幼卫生资源、执法能力、服务能力和保健需求,探讨了江西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策略和措施,为了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为制定江西省妇幼卫生事业“九五”规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郭久柏  罗坚真 《江西医药》2004,39(6):432-434
随着对宫颈癌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是宫颈癌的致病因子已确定。高危型HPV E6和E7蛋白是病毒致癌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本文分别综述E6和E7致癌蛋白在宫颈分化上皮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