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评价基于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筛查问卷对COPD高危人员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进行肺功能检查且年龄〉40岁以上的吸烟人群。根据COPD诊断标准将其分为COPD吸烟者和非COPD吸烟者,每组200例,并完成COPD筛查问卷的填写。结果高龄是COPD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在吸烟指数的分布上,COPD组主要以高吸烟指数分布为主,非COPD组则相对以低吸烟指数的分布为主;COPD组BMI明显小于非COPD吸烟者(P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p16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肺腺癌、30例支肺脓肿等非癌病变旁正常肺组织中MCM5、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肺腺癌组织中MCM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肺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67%(43/60),显著低于100%阳性表达的正常对照组(P<0.01)。肺腺癌组中MCM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癌组中MCM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CM5与p16蛋白的表达与肺腺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无关(P>0.05)。MCM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20,P<0.01)。结论MCM5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涉及了人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CM5蛋白的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MCM5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肺腺癌癌细胞的增殖状态、预测肺腺癌临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生物学指标。p16基因改变在肺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是肺腺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4.
探讨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技术(Primedinsitulabeling,PRINS)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和18型感染的应用和了解HPV16和18型感染与人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PRINS)技术和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乳腺癌,1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0例乳腺腺病,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DNA,HPV18DNA和HPV16、18E6蛋白。结果:乳腺癌组中HPV16DNA,HPV18DNAH和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中、重不典型性增生组中HPV18DNA和HPV16、18E6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轻度不典型性增生组(P<0.05)。癌组中HPV16,HPV18DNA双阳性为45.0%(36/80),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组中HPV16、18DNA双阳性为40.0%(4/10)。结论: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技术可用于乳腺癌组织中HPV16DNA和HPV18DNA的检测,HPV16和HPV18型的混合感染可能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蛋白(APC)、β-连接素(β-catenin)和E-钙黏素(E-cadher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APC、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APC阳性率分别为44.0%,40.0%,显著低于大肠腺瘤(86.7%)和正常大肠黏膜(100%)。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0.0%,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为46.0%,34.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6.67%)和正常大肠黏膜(0%,0%),且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APC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AP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β-catenin与E-cadherin胞膜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PC失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6.
APC和β-caten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PC和β-caten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APC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APC阳性率分别为44.0%、40.0%,显著低于大肠腺瘤的86.7%和正常大肠黏膜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0.0%、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为46.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和正常大肠黏膜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APC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AP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9,P<0.05).结论 APC失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7.
任占平  石喆  杜娟 《广东医学》2006,27(8):1161-1162
目的探讨HPV16,18E6和p53蛋白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腺病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E6蛋白和p53蛋白。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HPV16,18E6蛋白阳性和HPV16,18E6蛋白阴性两组间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PV16,18E6蛋白阳性组显示与p53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954,P〈0.05)。结论高危HPV16、18型感染后导致野生型P^53的灭活和降解可能涉及HPV16、18型感染后人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转化和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58.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A组)、内膜增生(B组)、不典型增生(C组)和子宫内膜样腺癌(D组)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A,B、C、D组PTEN阳性表达30、27、17、28例,CyclinD1阳性表达0、3、14、40例。C、D组PTEN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A、B组,Cyclin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B组。PTEN、CyclinD1在C、D组中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D组中PTEN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但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与以上指标均有关。认为PTEN表达缺失和CyclinDl的过度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可用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CyclinD1表达情况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9.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18E6及MCM7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HPV16、18E6和MCM7蛋白的表达,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和细胞周期复制调控异常与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30例乳腺腺病,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18E6和MCM7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中HPV16、18E6和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7.69%和96.1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腺病组(P<0.02、P<0.05).HPV16、18E6与MCM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442;P<0.001).MCM7蛋白阳性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小有关(P<0.01、P<0.03、P<0.01).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和MCM7蛋白的高表达导致细胞周期复制调控异常涉及了HPV感染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CM7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HPV感染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和评价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检测MCM4、C—erbB-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IDC、2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30例乳腺腺病等非癌病变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CM4、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0例IDC、2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MCM4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6.25%、7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IDC组织中c—erbB-2蛋白的阳性率为65%,与不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组中MCM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年龄无关。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大小及年龄无关。MCM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r=O.240,P〈0.05)。结论MCM4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联合c-erbB-2检测有助于乳腺癌预后的判断及I临床治疗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