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本文报道联合应用大黄煎剂灌肠和肾必需氨基酸静脉滴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效果。5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患者,分为灌肠组和联合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和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大黄煎剂灌肠确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及血磷(P<0.05、0.001);联合应用肾必需氨基酸,可在保持大黄灌肠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血肌酐(P<0.05),增进疗效。  相似文献   
52.
DSA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定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定位技术。方法搜集2004年2月到2006年10月间三叉神经痛患者39例,采用改良体位行前入路穿刺手术。球管向足侧倾斜20°~28°,向健侧倾斜16°~23°,透视下调整球管位置,显示卵圆孔,并结合侧位确定进针路线及深度,然后进行温控热凝术治疗。结果39例患者均成功显示卵圆孔,并进行手术。术后随访36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疼痛缓解,没有明显并发症。结论DSA机引导下,采用改良体位行三叉神经毁损术,可以清晰显示卵圆孔位置,且患者体位舒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先天性支气管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怀疑支气管起源异常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显示支气管起源;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FR)、最小密度投影(MinIF)及容积再现(VR)。结果:多层螺旋CT支气管三维重建可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起源异常的部位及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评价先天性支气管起源异常,是一种较准确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一种评价躯干失平衡的新方法——角度测量法(简称角度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06年6~8月4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在图像存贮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工作站上,采用角度法测量躯干及肩部的失衡角,0°~1°为正常,大于1°为失平衡。结果显示,42例中24例躯干失平衡(57.1%),失衡角度1.41°~9.52°,平均(3.77°±1.52)°。20例肩部失平衡(47.6%),失衡角度1.20°~4.62°,平均(2.17°±0.87°),且均为躯干失平衡者。以骨盆为参照,躯干左侧倾斜18例(75%),右侧倾斜6例(25%)。表明角度法是以角度来评价躯干或肩部的失平衡,与已报道的一些评价方法比较,具有操作方便、测量点明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试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的MRI动态增强特征,为子宫颈癌的多期增强扫描时相的选择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5例临床病理证实为子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4例子宫颈肌瘤和10例女性志愿者作对照组,均行盆腔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选取感兴趣区绘制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TIC),分别计算各感兴趣区在增强16s、32s、48s、64s、128s信号参数强化率(E)[(增强后的信号强度值-增强前的信号强度值)×100%/增强前的信号强度值],用student-t检验统计分析各时间段强化率的差异,同时将TIC分为4种类型。结果:子宫颈癌在增强早期(0~32s)明显强化,与正常子宫颈肌层、子宫颈肌瘤的强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在增强扫描中、晚期(32~128s)子宫颈癌增强强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5例子宫颈癌中,22例TIC呈Ⅰ型,3例呈Ⅱ型。对照组TIC主要呈Ⅲ、Ⅳ型曲线。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应子宫颈癌组织的血供状态,应着重观察子宫颈癌增强早期(0~32s)时间段内宫颈癌的信号变化及强化率,有助于子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57.
58.
张雅琴  白光辉  郭云娣 《江苏医药》2012,38(20):2396-2399,2497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方法 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48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前均未经放、化疗.其中,高、中分化胃癌254例,低分化胃癌23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353例,TNMⅠ、Ⅱ期166例,Ⅲ、Ⅳ期319例;另外取距肿瘤7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40例.制成8个组织芯片蜡块,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石蜡包埋的胃及胃癌组织中的Ezrin和核PTEN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Ez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TNM分期相关(P<0.05);而胃癌组织中核PTEN蛋白呈低表达;两者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zrin同时还和核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106,P<0.05).结论 Ezrin 可能是预测胃癌组织转移的有用的指标;联合检测Ezrin和核PTEN蛋白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和筛选高危胃癌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动员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缺血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机制。方法:本实验利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tMCAO模型)在再灌注2h后颈部皮下注射rhG-CSF,在灌注后14d提取大脑皮质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筛选到5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17个上调,39个下调,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输入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在Swiss-Prot数据库中进一步验证,鉴定出其中19个为已知蛋白质。而经过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G-CSF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筛选出35个蛋白质点,其中16个下调,19个上调,其中鉴定为已知蛋白质的有6个,分别为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内皮黏蛋白、RhoGDP解离抑制因子、RabGDP解离抑制因子、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结论: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G-CSF在脑缺血亚急性期可能通过调节多种神经再生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参与保护脑缺血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对四年来住院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指出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除蛋白尿外,不能忽略肾功能改变的意义:划定一固定的糖尿病病程(如十年)作为肾病诊断依据之一,也是不妥的;此外,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仍可能并发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