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将125例出院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门诊不定期随访,观察组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及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半年后问卷调查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干预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明显提高,血压控制平稳,遵医行为及不良习惯保持良好(P〈0.05)。提示出院后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提高有显著影响,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将125例出院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门诊不定期随访,观察组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及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半年后问卷调查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干预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明显提高,血压控制平稳,遵医行为及不良习惯保持良好(P<0.05).提示出院后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提高有显著影响,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不同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特征。方法:通过用舌下络脉采集装置收集21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62例非肿瘤患者的舌下络脉图像,采用舌下络脉观察表从舌下络脉长度、宽度、颜色、形态及瘀斑瘀点5个方面进行人工判读,分析肿瘤组与非肿瘤组组间、不同系统肿瘤组间舌下络脉量化积分及各特征分级程度的差异。结果:肿瘤组舌下络脉积分明显高于非肿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舌下络脉积分≤5分(正常)的占比(24.9%)明显低于非肿瘤组的占比(38.3%),≥10分(重度)的占比(22.1%)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的占比(13.0%)(P<0.05)。肿瘤组舌下络脉宽度、颜色、形态、瘀斑瘀点等特征与非肿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系统恶性肿瘤87.2%舌下络脉超过舌下肉阜与舌尖连线的3/5,消化和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舌下络脉偏宽,颜色多为青紫、蓝紫、紫黑,络脉多迂曲粗张,瘀斑瘀点也明显多于内分泌系统、妇科恶性肿瘤组。结论:肿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特征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系统的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特征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观察舌下络脉对恶性肿瘤的筛查和鉴别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4周后,制作成乙酸胃溃疡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血清生长抑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切口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指数;液相竞争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薄层分析法测定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结果 Hp 乙酸溃疡组与乙酸溃疡组相比,在第3、8、16天,血清胃泌素含量分别增高(P<0.01);血清生长抑素含量分别降低(P<0.01);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含量分别降低(P<0.01);凋亡指数分别增高(P<0.01);血清 PAF 和 TNF-α含量分别增高(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具有延迟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钙化上皮瘤的临床和病理常见诊断特点.方法 收集该院确诊并已手术治疗的30例钙化上皮瘤病例,对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患者病理特征主要表现:肿瘤主要由(嗜碱性细胞)基底样细胞和影子细胞混杂构成,可合并骨化及钙化,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结论 钙化上皮瘤病理特征多样,需结合肿瘤的生长时间、部位和影像学检查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槲皮苷(Que)对噪声诱导神经性耳聋小鼠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噪声暴露组(Noise组)、低剂量Que治疗组(L-Que组)、高剂量Que治疗组(H-Que组),每组10只。除Con组外其余3组均接受噪声暴露,其中L-Que组和H-Que组在噪音暴露前分别给予50 mg·kg-1·d-1和100 mg·kg-1·d-1 Que处理。检测各组在点击音和全频程刺激下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免疫荧光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耳蜗内毛细胞(IHC)、外毛细胞(OHC)的改变以及3-硝基酪氨酸(3-NT)、4-羟基壬醛(4-HNE)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Noise组ABR阈值以及OHC中3-NT、4-HNE和LC3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01),对应于频率>22.4 kHz的耳蜗位置处的OHC密度显著降低(均P<0.001);与Noise组比较,L-Que组和H-Que组ABR阈值和OHC中3-NT、4-HNE和LC3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对应于频率>22.4 kHz的耳蜗的位置处的OHC密度显著增加(均P<0.01),且H-Que组效果更优(P<0.01)。结论 Que对噪声诱导的神经性耳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耳蜗OHC氧化应激和自噬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7.
0引言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由淋巴管及其周围增生的淋巴管肌细胞所组成的肿瘤,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灶,局灶性的病变称为淋巴管肌瘤,广泛累及淋巴管链伴或不伴有肺实质累及,称为淋巴管肌瘤病[1],于1937年由Von Stossel首次报道。2002年版WHO分类中将该肿瘤归类到PEComa家族。  相似文献   
38.
头痛患者在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经常就诊于神经内、外科,儿科,耳鼻咽喉科与眼科。如何明确头痛的发病原因,确定头痛是否与耳鼻咽喉疾病有关,是鼻科医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9.
目的调查酒依赖患者系统综合治疗后半年及1年的复饮情况。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系统综合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确定半年、1年2个时点的复饮率并利用相关量表(酒精依赖严重程度问卷SADQ—C;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精神状态和依赖程度评定。结果系统综合治疗的酒依赖患者半年复饮率36%,1年复饮率23%,复饮率随治疗进展降低,相关量表评估结果呈相应改善趋势。结论酒依赖患者系统综合治疗后复饮率降低,时点复饮率(半年,1年)有明显时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0.
精神科收治的各种急、重症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兴奋、冲动、攻击、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病理性激情、出走等危害行为^[1],约束用具被经常使用。传统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约束患者的手腕及踝部,约束造成的不良反应和意外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