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医药卫生   23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文题释义:富血小板血浆:通过高速离心的方法从全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高浓度血小板和自身生长因子的血浆。 骨折愈合:是骨折断端之间组织修复的连续过程,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联合多种细胞和生长因子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各种生物活性因子之间可以通过磷酸化等变化联系在一起。 骨折塑形期:为了符合人体生理结构要求,具有更牢固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骨性骨痂通过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协调作用下成为成熟的板层骨,使骨折两断端再次完全连接起来,髓腔再通,骨折恢复到与原骨组织一样的结构,达到完全愈合。   背景:骨折具有自我愈合周期长、延迟愈合等问题。生物组织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那么有没有办法将组织自身修复能力调动起来,为生物体自身修复所用呢?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富血小板血浆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均在右侧胫骨远端2 cm处用摆锯造成横行骨折,克氏针髓内固定。富血小板血浆组将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注射至骨折断处,对照组相同方法将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射至骨折断端。术前及术后2,4,8周留取血液标本,测定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后2,4,8周分别处死2只,观察骨折标本的骨折修复情况,计算骨痂体积。结果与结论:①术后各时点,富血小板血浆组骨痂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 < 0.05);②术后第4周,富血小板血浆组骨痂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8周时,富血小板血浆组骨痂体积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第4周富血小板血浆组骨小梁平均宽度、骨小梁面积比及血管数目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8周2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2组血清中骨钙素水平在术后第4周时达到最高,可维持高浓度一段时间,富血小板血浆组最高值大于对照组(P < 0.05);⑤富血小板血浆组中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始终高于对照组,说明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始终存在;⑥提示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骨科临床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ORCID: 0000-0002-8527-6895(任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2.
微创穿刺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出血的常用术式,而微创穿刺引流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由于穿刺针、引流管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及引流管接头部位污染等因素[1],容易引起颅内继发性感染,据统计,脑室内穿刺引流继发颅内感染的比率是未行脑室内穿刺引流患者的约10倍[2]。此外,由于病菌在脑脊液内的易扩散、繁殖性及血-脑屏障的限制,颅内感染一旦发生,治疗相对困难,易加重患者病情、增加住院时间及费用,使病情迁久难愈,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2,3]。  相似文献   
93.
我们经历了波折,也享受了生命,更得到了幸福和健康.在此提醒老年朋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战胜病痛、化解烦恼,渡人渡己的“良药”. 我们夫妻俩是一对与共和国同龄的七旬老人.大半辈子走过来,有求索,有艰辛,有挫折,更有胜利的喜悦和我们这代人特有的恬淡旷达.70载年华,就如同一本厚厚的故事书.翻到这最后几页,你会发现,无论身份、地位、财富如何,到了退休大家都殊途同归,来到一个重新起跑的节点.晚年生活怎么过?怎么对待人到老年的一些际遇?这些问题在考验着每位退休老人的能力、智慧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成批危重伤员救治中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2008年5月收治灾害致伤的14名重症伤员,根据伤情特点及具体条件,在普通病房采取除空气净化装置以外的一切净化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治感染。结果灾害造成的14名重症伤员(含6名特重度伤员)全部治愈。结论完善的组织措施和模拟全环境保护是成功救治危重伤员、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王天恩  王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57-155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DCS内固定治疗。术前内科医师协助诊治,术后进行个体化康复和骨质疏松治疗。结果:随访9~36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心、脑、肝、肺并发症,均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依据HSS髋关节评分法评定功能,优4例,良8例,可1例;优良92%。结论:积极处理内科疾病、个体化康复训练、积极治疗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牢固的固定,是该类骨折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技能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160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仿真模型人”辅以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sstandardizedpatient,TSP)开展护理技能教学,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示教一练习一指导”的技能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并对本科护生及TSP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调查。结果TSP教学组护生总体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x2=10.831,P〈0.05),TSP教学效果受到本科护生及TSP的好评。结论TSP教学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护理学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97.
王新 《长寿》2011,(8):38-39
第六式嘻(xī)字诀一、动作图解动作一:接上式。两掌环抱,自然下落于体前;目视前下方(图1)。两掌内旋外翻,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指尖向下;目视两掌(图2)。动作二: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提肘带手,经体前上提至胸(图3)。随后,两手继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液中肾上腺髓质素(AM)2种分子形态在冠状窦-主动脉差值是否有变化。方法:对152例首次发生STEMI患者和5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入选的STEMI患者症状出现后12 h内完成PCI的再灌注治疗。再灌注后取主动脉和冠状窦血,用放免分析的方法测定血浆AM的2种分子形态(AM-m和AM-Gly)。结果:STEMI患者主动脉和冠状窦血浆AM-m、AM-Gl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0.7)比(0.5±0.2)pmol/L,P<0.01〕。STEMI患者血浆AM-m水平的冠状窦-主动脉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M-Gly在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29)。AM-m的冠状窦-主动脉差值,在伴有左心室(LV)功能障碍的STEMI患者(n=54)明显高于不伴有LV功能障碍的STEMI患者(n=98)。主动脉和冠状窦的血浆AM-m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1,r=-0.47,P<0.01)。结论:STEMI再灌注后,尤其伴有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冠状动脉循环血液中有活性的成熟型肾上腺髓质素(AM-m)合成加速。  相似文献   
100.
直肠点滴对MODS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直肠点滴益气通腑汤芪黄浓缩液对MODS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与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直肠点滴益气通腑汤芪黄浓缩液100ml,对照组直肠点滴生理盐水100ml,疗程均为7d,对比治疗前后胃肠功能及APACHE-Ⅱ评分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疾病死亡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19.0%,对照组病死率为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直肠点滴中药可改善MODS胃肠功能障碍,降低病死率,为临床治疗MODS胃肠功能障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