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比较阿霉素 ( ADM)化疗与 43℃加热化疗对耐药人肝癌细胞模型 - 772 1 /Adm(以下简称 772 1 /Adm细胞 )的敏感性及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模型 -772 1 /Adm为研究对象 ,采用水浴加温法、体外细胞毒试验 ( MTT法 )、流式细胞技术 ,观察阿霉素( ADM)化疗与加热化疗后细胞的存活率及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变化。结果  ( 1 )阿霉素化疗、加热化疗 30、60 min后 772 1 /Adm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70 .2 %、40 .8%和 60 .2 %、37.4% ;( 2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阿霉素化疗、加热化疗 30 min后细胞内阿霉素浓度分别为 41 .3%、92 .0 %。结论 加热可以显著对抗 772 1 /Adm的耐药性 ,提高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这与加热提高了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统一的选择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对行臭氧盘内注射术加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41例患者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3个月(近期)541例,4~12个月(中期)312例,13~18个月(远期)115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并与有关多中心单纯行胶原酶盘外溶解术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所选病例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5.9%(519/541)、90.4%(489/541)、87.2%(472/54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突出的髓核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回缩,平均缩小30.5%;单纯行胶原酶溶解术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89.5%、82.4%、80.4%。结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胶原酶溶解...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不同植瘤方式的成功率,并分析该肿瘤的DSA影像特征。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将Vx2瘤细胞(5×107个)经肝动脉或经肝包膜分别接种于2组兔的肝左叶,建立对照肝癌模型。第3组经肝包膜植入瘤组织块(约含106~108个瘤细胞)建立改良肝癌模型。观察:①不同组植瘤的成活率。②改良Vx2移植性肝癌的DSA影像特征。结果3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7/20、10/20、19/20,改良组植瘤成活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影像示该移植性肝癌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成功建立了兔Vx2移植性肝癌改良模型,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动脉途径和细胞液注射方式,为肝癌介入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去乙酰化酶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研究TSA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诱导作用。利用蛋白印迹法、基因芯片及实时定量PCR研究TSA对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TSA可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凋亡;TSA可增加胃癌细胞SGC-7901p53,bax等基因的表达,降低BCL-2、生存素和半胱天冬酶的表达;TSA可使凋亡诱导因子抗侵袭因子(AIF)和核酸内切酶EndoG从线粒体释放并转移到细胞核内;TSA可通过调控多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且该凋亡是半胱天冬酶非依赖性的。结论TSA可通过调控多个凋亡相关基因来实现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凋亡诱导作用是通过半胱天冬酶非依赖途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5.
高能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高能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9例,利用穿刺针将激光纤维导入椎间盘内,输出激光将髓核组织气化并吸出。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总优良率95.5%。结论 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掌握操作方法,激光减压术创伤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6.
介入放射学人才培养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放射学在医学中重要性的提高,介入放射学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因为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根本,介入放射学同样对队伍有严格的要求,要开展和发展介入放射学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介入诊疗队伍。介入医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放射影像学知识及熟练的介入操作技能;介入技术队伍必须具有丰富的放射设备维修知识及熟练操作机器的能力,并具有一定介入医学基础知识;介入护理人员还应具有介入专科护理知识。可见介入放射学对其人才要求很严格。  相似文献   
107.
热碘油栓塞兔肝VX2肿瘤的抑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热碘油栓塞对兔VX2肝癌的抑瘤效果。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30只新西兰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随机分为A、B和C3组,每组10只。利用导管经肝动脉分别给生理盐水(A组)、37°C碘油(B组)和60°C碘油(C组),7d后观察各组肿瘤体积及血清AST水平,观察瘤兔的存活期。结果C组肿瘤的生长率(0.92±0.21)与A组(3.48±1.17)和B组(1.29±0.26)相比有差异(P<0.05)。C组的存活期(41.0±3.0)d与A组(31.5±3.0)d相比有差异(P<0.05)。C组血清AST水平与B组相比无差异(P>0.05),与A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60°C碘油栓塞兔VX2肝癌可明显降低肿瘤生长率并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108.
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肝癌合并动 -静脉瘘在中晚期肝癌中并非少见 ,其发生率在 2 0 %~ 6 3%之间 [1 - 3] .发生动 -静脉瘘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4 ] .在临床工作中 ,除个别文献报道 MRI能够发现这种动 -静脉的异常分流之外 ,只有数字式减法血管描记法(DSA)是检出这种异常血流的金标准 .由于 DSA是一种有创检查 ,那末 ,如果能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先筛选出高发人群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 DSA检查和介入治疗 [3] ,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对 10 a来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肝癌患者 ,进行了合并动 -静脉瘘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现报告如下 .表 1 肝…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肝癌病人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前后 T细胞亚群及 s IL- 2 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3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治疗前后的 T细胞亚群及 s IL- 2 R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肝癌组治疗前 Th降低 ,Ts和 s IL- 2 R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治疗后 Th升高 ,Ts和 s IL- 2 R降低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检测肝癌病人 T细胞亚群 ,s IL - 2 R的情况 ,有助于了解病人的免疫状况 ,对判断病人预后 ,指导综合治疗有一定价值。热化疗栓塞的疗效优于文献报道的单纯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110.
经动脉间歇性热灌注化疗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经动脉间歇性热灌注化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材料与方法 在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大腿上建立VX2肿瘤模型 ,经股动脉插管 ,DSA证实肿瘤供血动脉后 ,分 3组 (每组 10只 ) ,分别给予常温 10 0ml生理盐水 +阿霉素 (ADM)灌注、6 0℃热盐水 10 0ml+ADM连续灌注、6 0℃热盐水 10 0ml+ADM间歇性灌注。灌注过程中 ,测量两 6 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内 4 3℃~ 4 5℃持续时间 ,灌注后即时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内ADM浓度。结果 ADM浓度 (μg/ml) :6 0℃间歇性灌注组 2 0 .6 2 2± 2 .2 78,6 0℃连续灌注组 14 .0 5 8± 1.973,常温灌注组 13.115± 2 .180。 6 0℃间歇灌注组与 6 0℃连续灌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6 0℃连续灌注组与常温灌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4 3℃~ 4 5℃持续时间 (min) :6 0℃间歇性灌注组 2 0 .0 0 0± 1.5 71,6 0℃连续灌注组 6 .10 0± 0 .6 74 ,6 0℃间歇性灌注组为 6 0℃连续灌注组的 3倍。两 6 0℃组兔的呼吸、心率、体温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动脉间歇性热灌注化疗方法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介入性热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