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6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HIMT)的CT、MRI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学改变进行对比,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HIM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9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其中4例同时行CT、MRI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共10个病灶,位于肝左叶2个,肝右叶8个。CT平扫:全部病例显示为低密度影;MRI平扫:T1WI为稍低信号(3例)、等或略低信号(1例),T2WI为高信号(2例)、等或稍高信号(2例);动态增强扫描表现:边缘强化5例,分隔强化2例,全瘤强化1例,无强化1例;除1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仍见强化,以及1例无强化外,其余7例动态增强均表现为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较前明显。病理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周边纤维组织包绕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肝脏HIM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HIMT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结合临床可与肝内其它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伴薄型胼胝体的颅脑和脊髓MRI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个家系8例临床和遗传学确诊为HSP伴薄型胼胝体患者的颅脑和脊髓MRI资料。分析每例患者的MRI特点,并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厚度,分别在C3和T2水平测量相应平面脊髓的前后径及横径,另选取20例在本院行颅脑平扫MRI及颈椎MRI的正常病例为对照组进行相应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8例颅脑MRI均表现为胼胝体变薄,以膝部和体部明显,分别为(2.2±1.6)mm、(2.0±0.9)m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压部未见明显变薄(P>0.05);C3、T2脊髓的前后径、横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8例均出现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及额顶叶深部脑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7例有脑萎缩,7例有颈胸段脊髓萎缩且其中1例胸髓末段显示异常信号灶。结论 HSP伴薄型胼胝体的颅脑和脊髓具有典型的MRI特点,主要表现为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变薄、脑萎缩、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内及额顶叶深部脑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灶及脊髓萎缩。MRI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确诊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查。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孤立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MRI、1H-M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脑胶质瘤)25例及孤立脑转移瘤20例,术前均行常规MRI及1H-MRS检查。从病变部位、信号强度、水肿程度、强化形态及出血与否等方面评价孤立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常规MRI表现;检测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区和对侧正常脑组织对照区NAA、Cho和Cr的变化,计算出NAA/Cho、NAA/Cr和Cho/Cr的比值。结果(1)孤立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常规MRI各种表现中仅病变部位和水肿程度在两者间存在差别,P值分别为0.009、0.046;(2)高级别脑胶质瘤和孤立脑转移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和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Cho/Cr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3)高级别脑胶质瘤和孤立脑转移瘤的瘤周组织的Cho/Cr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NAA/Cr和NAA/Cho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结合1H-MRS表现可望提高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和孤立脑转移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4.
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与常规MRI的表现及其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超快速小角度激发(Turbo-FLASH)梯度回波序列T1WI动态增强和常规MRI,术后检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的FⅧ-Rag的表达,分析动态增强及常规MRI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C)不同类型之间的MVD值有显著性差异,MVD值与最大斜率(SSmax)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或囊变的MV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urbo-FLASH T1WI动态增强MRI曲线的类型和增强参数SSmax与肿瘤的MVD关系密切,可用于无创性评价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侧枝循环多个指标CT征象的依存性关系。方法门静脉高压组(A组)30例,正常对照组(B组)30例。CT测量2组的门静脉(PV)、胃冠状静脉(GCV)直径,胃底-脾门区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与胃镜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PV直径为(16.17±2.44)mm(A组)及(12.42±1.53)mm(B组),Beta=0.39。GCV直径为(6.22±2.41)mm(A组)及(3.39±1.03)mm(B组),Beta=0.85。胃底-脾门区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A组和B组分别为(5.14±5.96)mm2和(1.32±0.98)mm2,Beta=1.90。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0.39X1 0.85X2 1.90X3。结论胃底-脾门区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作为一种新的CT检测指针对评价门静脉高压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6.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MR I表现特点及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鉴别的可能性。方法分析56例病毒性脑炎及50例ADEM的脑部MR I表现,重点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脑部MR I表现。结果病毒性脑炎脑内有多发或单发的对称或不对称大片状病灶,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及基底节-丘脑区,MR I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27例,显示病灶强化者17例,其中呈大片状或脑回状强化者10例。ADEM则脑内有多发不对称斑点、斑片状病灶,主要位于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叶脑白质区,MR I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20例,显示病灶强化者15例,均为环形或斑点状强化。结论MR 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中西药联合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提高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临床疗效的方法,用中药制剂菌栀黄注射液和穿琥宁注射液与化疗药(卡铂或5-氟脲嘧啶)联合作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32例(治疗组)与29例(对照组)单用上述化疗药腔内注射对比。结果:有效率(CR+PR)治疗组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2.1%。胸(腹)疼痛发生率治疗组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51.7%。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毒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88.
血管内栓塞已成为当今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方法之一。我院于 1991年至 1997年期间利用真丝线段和丁基 - 2氰基丙烯 (N -butylcyanoacrylate ,NBCA)作为栓塞剂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4 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 ,并测量其中 11例患者 ,供血动脉内的压力变化及血流速度 ,探讨栓塞的参考指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男 33例 ,女 15例 ,年龄 14~ 56岁 ,平均年龄 37 5岁。 4 4例采用丝线线段栓塞 ,其中 8例先后栓塞 2次 ;4例采用NBCA栓塞。1·2 栓塞前脑血管造影 小型畸形血管团 …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MRI对腰骶段椎管内各种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已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2例腰骶段椎管内各种病变(包括30例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6例脊膜瘤、2例室管膜瘤、3例畸胎瘤、10倒脂肪瘤和/或伴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硬膜内转移瘤、14例椎管内外转移瘤、2例血管畸形及淋巴瘤、脂肪肉瘤、节细胞神经瘤、肉芽肿性蛛网膜炎各1例)的MR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及系统比较。结果 神经类肿瘤多呈长T1长T2信号,其中神经鞘瘤易有坏死、囊变、可见斑点征、跨越椎间孔和不均匀性明显强化,神经纤维瘤常多发。脊膜瘤多呈等T1稍长或等T2信号,较均匀性一般强化和可见脊膜尾征。腰段室管膜瘤多较大,呈腊肠状,沿脊髓纵轴生长,肿瘤内及两端常见坏死或继发空洞。畸胎瘤、脂肪瘤、血管畸形、转移瘤等亦均有各自特征。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能对腰骶段椎管内大多数病变进行初步定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D-Flash T1加权图像和SET,加权图像,讨论2D-Flash T1加权成像序列在颅脑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者39例,分别行3D-Flash T1加权成像和SE T1加权成像,从成像时间,阅片医生对两种图像的比较,脑组织平均信噪比,脑组织灰白质对比信噪比,病灶增强前后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信噪比,图像伪影,分别对比分析了39例平扫图像和27个病灶,并且对两种图像后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信噪比,图像伪影,分别对比分析了39例平扫图像和27个病灶,并且对两种图像的脑组织平均信噪比,脑组织灰白质对比信噪比,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信噪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TR时间和信号采集次数不同外,其他影响成像时间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2D-Flash T1加权的成像时间是SE T1加权成像时间的23%:本组39例平扫检查的Flash T1W1和SE T1WI反映的组织解剖关系及信号(除大的血管)二者没有明显差异,27个病灶在平扫的显示,强化程度和强化形状也无差别,脑组织平均信噪比(P<0.001),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信噪比(平扫P<0.001,增强后0.005<P<0.01)差于SET1WI,脑组织灰白质对比信噪比(P<0.0001)好于SET1WI;本组的两种图像伪影以血管波动伪影居多,39例中有18例Flash T1WI比SET1WI血管波动伪影明显。结论:颅脑MRI 2D-Flash T1加权成像序列完全可以代替常规SE T1加权成像序列,并且有着无可比拟的时间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