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目的:眼屈光介质对近红外光具有"体吸收"特性,其厚度是视网膜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定量分析眼轴长度对视网膜损伤阈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3.74μm激光致新西兰白兔角膜损伤特点和修复过程.方法 发射方式为连续输出的高斯光束,分别照射新西兰白兔双眼,光斑面积1.89 mm2,照射时间1.0 s,照射剂量约16、32、64、128 J/cm2,于照后即刻、6 h及1、3、7、14、28、90、180 d大体及裂隙灯观察角膜损伤情况,并用HE染色观...  相似文献   
23.
激光能量计信号输入到数字万用表,数字万用表通过RS232总线与微机通讯;设计了激光触发控制电路,由微机发送指令控制激光触发;采用Bland C++语言开发了测控软件,从而实现了激光能量标准装置的测控自动化.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介绍毛细管内磁性微粒(Fe2O3)的磁场定位实验,对磁性颗粒在毛细血管内的受力进行分析,得到了磁靶向药物的磁场定位条件。分析了药物载体直径及所包覆药物层厚度对定位所需最小磁场梯度的影响,以通电螺线管磁场为例探讨了病变部位离体表不同深度时定位治疗的方法,结果可供磁性载体设计和磁靶向药物定位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药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30例,常规药物组按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针药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复脉针法和中药汤剂,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代谢当量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针药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常规药物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代谢当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针药组显著高于常规药物组(P<0.01).结论 针药结合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从皮肤组织中的光传输和热传导规律入手,理论分析1.319μm激光照射下白猪皮肤组织内的光分布特征和温度变化规律,并与皮肤损伤阈值实验结果和组织温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和Gardner拟合公式研究1.319μm激光在白猪皮肤组织中的传输规律;利用Gardner拟合公式建立组织光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组织热传导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红、绿、蓝三色激光闪光致人和动物暂时性视觉功能抑制的比较生物学研究,阐明其剂量-效应规律、光谱依赖特性、闪光脉冲宽度影响以及人与动物间的差异。方法:以青紫蓝灰兔、新西兰白兔和健康成年志愿者为实验对象,选择633 nm红光、532 nm绿光和473 nm蓝光在暗适应条件下开展实验研究。动物评价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技术,以ERG-b波消失后恢复时间衡量视觉功能抑制效果;人眼评价采用心理物理学技术,以视觉靶标消失后恢复时间衡量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结果:激光闪光所致视觉功能抑制效应强烈依赖于闪光剂量,二者呈正相关;三色激光对青紫蓝灰兔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的波长依赖性与暗视觉(视杆细胞)光谱敏感度曲线匹配,蓝、绿激光效果较强且相近,红光较差;三色激光对人眼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的波长依赖性则与明视觉(视锥细胞)光谱敏感度曲线匹配,效果最强的是绿光,其次是红光,蓝光最差。不同脉冲宽度激光对视觉功能抑制效果,不论动物还是人眼,均取决于总曝光量,即闪光亮度与闪光脉冲持续时间之积,而与脉冲宽度无关。结论:动物闪光视网膜电图技术与人心理物理学技术所揭示的激光致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的波长依赖性分别服从"等暗视亮度"和"等明视亮度"法则;脉宽依赖性则均服从"等曝光量"法则。选择接近人眼明视觉中心波长(550 nm)的激光和长脉冲闪光照射条件,可以获得较大的视觉功能抑制效果和较低的眼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28.
低强度激光照射可以产生明确的镇痛效果。激光镇痛效应宜选择合适的激光波长、输出方式、激光剂量、照射靶位以及光斑大小,其镇痛效果还与疼痛类型有关。临床上激光针灸已广泛用于各种疼痛相关疾病的治疗。激光镇痛机制研究目前虽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也已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本文就近几年在低强度激光镇痛效应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激光眼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眼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在激光眼损伤机制及损伤治疗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激光眼损伤最主要的靶部位是视网膜和角膜。本文就常见的激光所致角膜雾状混浊、角膜烧伤以及视网膜热损伤、机械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红外激光致角膜损伤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根据眼的屈光介质对不同波长红外激光的透射与吸收特性,近红外波段激光可透过眼球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主要对视网膜造成伤害;中、远红外波段激光几乎完全被角膜吸收,主要损伤角膜.另外,由于眼介质的"体吸收"特性,1100~1400 nm过渡区近红外波段会造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其中一个或几个部位的损伤.红外激光致眼损伤效应与激光参数密切相关,其损伤阈值取决于激光波长、辐照时间、入射光斑大小等.该文对红外激光致眼角膜损伤影响因素和损伤特点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