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患者,女,48岁,因“腹胀不适伴便秘40余年”于2011年3月1日入院。该患者于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  相似文献   
92.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中胚层分化而来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SC通过旁分泌细胞因子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可减轻肝纤维化并改善肝功能,但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MSC来源于多种组织,例如骨髓、脐带组织、脐带血、外周血及脂肪组织等;然而,不同来源的MSC,在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治疗过程中,进展不一。概括了MSC减轻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近年来不同来源MSC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认为MSC移植作为治疗肝纤维化的一种新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某钢铁企业粉尘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钢铁企业重点厂矿近3年来的劳动卫生检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粉尘检测样品合格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烧结厂、炼铁厂及炼钢厂粉尘浓度较高;尘肺平均检出率为0.40%,患病者主要分布在耐火、金属铁矿、炼铁及烧结等厂矿。该企业粉尘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4.
苏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外科手术全麻诱导时对于心血管代偿功能减弱的老年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和放置喉镜可产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较强的应激反应,为了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应选用好合适的麻醉药,苏芬太尼、瑞芬太尼是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且起可以通过迅速释放组胺而发挥相应作用。本研究探讨苏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老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荷瘤兔肝移植癌动物模型.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O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抑瘤率变化显著;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以后减小,但均高于D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靠近125I粒子处肿瘤细胞坏死,但远离粒子处仍可见存活肿瘤细胞.1.0mCi粒子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大.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有效,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失能老人家属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2 - 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辽宁省锦州市社区402名失能老人的家属 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失能老人家属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为(72.26±9.34)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34.62±5.22)分,缺乏澄清维度得分(18.81±3.54)分,缺乏信息维度得分(9.42±2.07)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9.31±2.56)分。失能老人家属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支持、学历、消极应对方式、家庭人均年收入。结论 失能老人家属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社区医务人员应该更多疾病不确定感对失能老人家属照顾者的影响,找到降低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切实可行措施,进而提高失能老人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microRNA-377(miR-377)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在肝癌中的表达规律及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肝组织及肝细胞系中miR-377表达水平, 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肝组织及肝细胞系中SMYD3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通过转染miR-377模拟物上调其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表达后, 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前后HepG2中SMYD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iR-377 mRNA在人肝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肝脏明显降低(0.331±0.059, 0.139±0.064 vs 0.874±0.178, 均P <0.05);在HepG2中的表达较L-02明显降低(0.145±0.021 vs 0.868±0.194, P <0.05).SMYD3 mRNA和蛋白质在人肝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肝脏明显升高(mRNA: 3.836±0.137, 5.836±0.965 vs 1.235±0.332;蛋白: 0.381±0.020, 0.484±0.030 vs 0.252±0.015;均P <0.05). SMYD3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较正常肝细胞系L-02明显升高(mRNA: 0.845±0.047vs 0.348±0.134;蛋白: 0.575±0.008 vs 0.259±0.007, 均P <0.05). 转染miRNA-377模拟物上调HepG2中miR-377表达后转染组SMYD3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mRNA: 0.125±0.010 vs 0.857±0.163, 0.779±0.167;蛋白: 0.092±0.026 vs0.347±0.040, 0.383±0.054, 均P <0.05).结论:miRNA-377在肝癌中表达明显下调,其靶基因SMY D3表达上调;表达下调的miRNA-377丧失对SMYD3表达的抑制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复方痤疮微乳膏中阿奇霉素的萃取与测定方法。方法:精密称取复方痤疮微乳膏,精密加入三氯甲烷使溶解完全;精密加入0.1mol·L-1盐酸溶液,振荡5min,静置15min。定量吸取萃取液,用0.1mol·L-1盐酸溶液定容。精密量取5mL,与85%硫酸溶液5mL混合,振摇1min,室温下放置30min。分光光度法测定λ482nm处的吸光度。结果:阿奇霉素浓度在25~65μg·mL-1范围内线性相关性好(r=0.9996,n=5)。盐酸溶液萃取阿奇霉素的回收率为92.86%,精密度RSD为0.91%(n=9)。制剂中其他成分和辅料不干扰测定,样品测定重现性好(RSD=0.89%,n=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适用于复方痤疮微乳膏中阿奇霉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检测HLA-DR抗原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由HLA-DR抗原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至发展为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HLA-DR抗原及HPV16/18E6的表达情况。结果:HLA-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组织中分别为37.5%、73.3%、81.8%,而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37.5%、60.0%、75.8%,两者在3组的表达差异显著,P均<0.05。HLA-DR抗原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而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HLA-DR抗原递呈病毒抗原给T细胞引起的免疫应答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的影响,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35例)及对照组(31例)。对2组治疗前及4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N-乙酰天冬氨酸(NAA),N-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酸(Cr)比值(NAA/Cr)进行比较。结果4周后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5.71±1.74)较对照组(7.26±2.87)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NAA、NAA/Cr值对照组(514±118、1.67±0.23)和依达拉奉组(613±169、1.82±0.28)均较治疗前(对照组345±108、1.34±0.18;治疗组336±115、1.32±0.19)升高,但依达拉奉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