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在肠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侵袭转移能力肠癌细胞中FABP4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使用siRNA技术干扰HT29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表达,检测肠癌细胞葡萄糖摄取、乳酸脱氢酶含量、乳酸生成水平。结果:在高转移性肠癌细胞系HTCC116、SW620、Lovo的培养基上清和细胞中,FABP4表达显著高于低转移性肠癌细胞系HT29、Colo?2、SW116。用hrFABP4处理的HT29,其侵袭能力增强;而用FABP4抑制剂BMS处理的HTC116,其侵袭能力被明显抑制。过表达hrFABP4促进肠癌细胞中GLUT1的表达和有氧糖酵解。下调GLUT1或抑制有氧糖酵解能够削弱hrFABP4引起的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结论:FABP4可促进肠癌细胞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GLUT1表达,进而诱导有氧糖酵解。  相似文献   
10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respiration on the radiation dose distribution within target volume in radiotherapy with film dosimetry. Methods Radiation of 50 MU was delivered by a square, round, ellipse, dumb bell, or female shaped filed to the films within a moving or motionless Respiration Motion Phantom respectively, the dose distributions for the two motion statu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In order to further verify the impact of respiration, a plank phantom was used on different shifting value: 0, 0.5, 1.0, 1.5 and 2.0 cm, respectively. A square, round, or eUipse-shaped filed was used for irradi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s in different statu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film dosimetry. Iso-dose line comparison, NAT(Normalized Agreement Tests) and γ comparison were us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dose distributions. Fs can be an index to reflect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reas that surrounded by iso-dose lines. (FS90, FS50, FS25 delegates the ratio of the areas that surrounded by 90 %,50 %,25 % iso-dose hne in different situ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1) Compared with motionless situation, the FS90 in horizontal movement situation became small and the FS25 became large. As the displacement became larger, the FS90 became larger and the FS25 became smaller. FS in vertical movement situation, square and dumb bell fields changed while the others didn't have a change. (2)γ and NAT comparison: In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sit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static phantom, Pγ < 60 % and PNAT < 75 %. Under vertical movement situation, Pγ were less than 85 % for the square, round, dumb bell and female shaped fileds. In the plank phantom verification, Pγ and PNAT became smaller as the movement became larger. Conclusions The respiration can impact on the dose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target volume in radiotherapy, leading to a smaller area of higher dose level and an expanded area of lower dose level. The influence will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with larger movement of the target.  相似文献   
103.
104.
患者,女性,33岁,农民.因一周前无明显诱因的发热,轻度咳嗽,伴牙痛,牙龈出血于1992年1月11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8.5℃,P84次/分,R20次/分,BP14/10kPa.  相似文献   
105.
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床边厌氧培养企,以其使用简便,密闭性能好,实用性广,便于携带,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满足了各级医院细菌室开展厌氧菌检查和科研教学工作之需要;但厌氧血琼脂倾注在培养盒上皿,培养金使用后,需先用少量乙因作溶剂,擦洗除去边缘真空脂,然后按照常规消毒.清洗后,方能重新倾注血琼脂,涂上真空指反复使用,给实际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笔者采用75cm平皿置入法,经长期使用效果满意,观介绍如下:将厌氧血琼脂培养基倾注于7.scm平皿内,划线接种后置于厌氧培养盒上皿内,用橡皮条或其他东西固定之,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大鼠中等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执行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时间动态演变,并探讨三者之间的时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8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2,12,24,48,72h共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8只大鼠。损伤组制备中等程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致伤组仅作颅骨钻孔而不致伤,术后24h处死。观察中度脑损伤后2h-3d伤侧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创伤性脑损伤后2h在伤侧皮质和海马区即可见有少量凋亡细胞,并呈逐渐增多趋势,主要分布在伤侧皮质、皮质下白质、海马等区域,12-24h凋亡细胞增多,48-72h达到凋亡高峰,明显高于假致伤组。②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脑损伤后2h在损伤灶及其周围皮质即有少量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脑损伤后24-48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脑挫伤后72h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假致伤组脑组织偶见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③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脑损伤后损伤灶及附近皮质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伤后48h达高峰,损伤侧海马区域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损伤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伤后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增加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7.
HLA-B27抗原和强直性脊柱炎(AS)、反应性关节炎(ReA)、虹膜炎等疾病有高度相关性,因此检查HLA-B27抗原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类疾病。该实验Hank's液(淋巴细胞洗涤液)成分较多,配制繁锁。我们试用生理盐水替代Hank's液,检测了286份标本,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纤维蛋白原βG-455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冠心病亚型的关系.方法 1485例因胸痛或非侵入性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成年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被分为冠心病组(n=1019)及对照组(n=466),冠心病组又被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674)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345).应用 von 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多聚酶链反应(PCR)和Hae Ⅲ内切酶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βG-455A基因多态性.结果 ACS组及SAP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ACS组最高(ACS组380.92±92.35 mg/dL,SAP组352.49±94.89 mg/dL,对照组311.72±87.09 mg/d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P均<0.001).在对照组及SAP组中基因型为AA的纯合子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为高(对照组AA为363.83±76.66 mg/dL,与GA的337.83±77.43mg/dL或GG的295.28±88.06 mg/dL比较,P均<0.05;SAP组AA为429.82±93.35 mg/dL,与GA的368.30±90.39 mg/dL或GG的337.89±94.32 mg/dL比较,P均<0.05),而在ACS组未见此趋势.各组之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A等位基因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关.纤维蛋白原βG-455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载Rapamycin(RAP)新型可降解多聚物涂层支架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预防再狭窄的疗效。方法 体外模拟测定从药物从膜释放的持续时间。支架多聚乳酸 /多聚羟基乙酸 (PLGA)涂层包埋RAP药物剂量为 4 0 0 μg(小剂量 )或 80 0 μg(大剂量 )。小型猪冠状动脉置入过大的裸支架、单PLGA涂层支架或含RAP涂层支架并形成冠状动脉损伤模型 ,术后第 5周重复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术 (QCA)后处死动物 ,测定三组支架血管段的损伤积分、冠状动脉横断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厚度和面积 ,并作比较。同时观察支架边缘段 5mm内血管组织。结果 药物从涂层膜释放时间达 30d。三组分别为裸支架组 (置入支架数n =5 ) ,单涂层组 (n =7)和RAP组 (n =8,其中小剂量为 3只 ,大剂量组为 5只 )。三组冠状动脉大小和血管损伤程度基本相同 ,裸支架组、单涂层组和RAP组的血管平均损伤积分分别为 1 84± 0 32 ,1 83± 0 35和 1 83± 0 2 6 (P =0 996 )。术后 5周 ,三组的管腔面积分别为 (6 7± 1 5 )mm2 ,(5 8± 4 0 )mm2 和 (9 7± 2 1)mm2 (P <0 0 5 ) ,RAP组最大。平均内膜厚度分别为 (0 5 1± 0 12 )mm ,(0 6 4± 0 46 )mm和 (0 2 0± 0 11)mm(P <0 0 5 ) ,RAP组最小。三组均未见支架边缘狭窄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 (MDCs)清道夫受体A(SR 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人外周血CD14 单核细胞 ,经含重组人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 ,10 0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 (rhIL 4 ,5 0ng/ml)的RPMI16 4 0培养 ,使其分化为MDCs,采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法 ,分别观察糖基化 白蛋白 (AGE BSA)不同蛋白浓度 (0、5 0、10 0、2 0 0、30 0 μg/ml)和不同时间 (0、6、12、2 4、36h)干预 ,以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 (genistein)干预后 ,MDCsSR 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 ,蛋白浓度为 5 0 μg/ml和 10 0 μg/ml干预 2 4h即可分别上调SR AmRNA和蛋白的表达 (P <0 0 5 ) ,2 0 0 μg/ml时达峰值 (P <0 0 1) ,在干预的不同时间组 ,12h和 2 4h可分别上调SR AmRNA和蛋白的表达 (P<0 0 5 ) ,36h达峰值 (P <0 0 1) ,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genistein能够完全抑制其作用。 结论AGEs能够上调DCsSR A的表达 ,是与其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有关 ,这可能是DC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