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给药系统在血吸虫病分子疫苗中的应用,并探讨rSj14-3-3,rSjGST及mIL-12作为疫苗的协同作用,及mIL-12刺激机体产生CTL和辅助性T细胞(Th)在抗血吸虫病中的作用。方法从pET28a/Sj14-3-3和GST重组质粒中诱导表达rSj14-3-3及rSjGST,过柱纯化。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IL-12,并共同包入PLGA缓释微球。对制备的微球进行体外释放,观察其释放速度。分组免疫BALB/c小鼠,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实验。在攻击感染6w后,剖杀小鼠,计算各组的减虫率。结果各组的减虫率:单独rSj14-3-3组为27.6%,rSj14-3-3+PcDNA3.1(+)mIL-12组34.9%,rSj14-3-3+PcDNA3.1(+)mIL-12PLGA微球组37.5%,rSj14-3-3与rSjGST混合后+PcDNA3.1(+)mIL-12PLGA微球组38.8%;各组减卵率分别为(按以上组序)35.3%,49.1%,50.5%,和43.1%。结论PLGA微球给药系统可诱导并调节体液与细胞免疫从而增强了疫苗的抗感染,抗生殖作用。但rSj14-3-3和rSjGST抗原之间未表现出协同作用。mIL-12刺激机体产生CTL和辅助性T细胞(Th),在BALB/c鼠抗血吸虫攻击感染发挥作用,增强了疫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103.
猪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内,可引起宿主的细胞反应。。我们根据囊虫头节组织蜕变程度和囊壁宿主细胞反应,将整个病理反应过程分为四期:第1期,即囊虫存活期。此期组织反应轻微,囊壁仅见簿层纤维组织;第2期,虫体变性坏死期。囊壁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和上皮样细胞反应;第3期,即肉芽肿形成期。此期囊壁增厚,内层以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反应为主、外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和调控及其与血吸虫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编码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血吸虫以钉螺为中间宿主 ,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为保虫宿主 ,因此防治血吸虫病十分困难且代价昂贵。WHO认为 ,作为化疗或其他措施的必要补充 ,应优先考虑人用血吸虫病疫苗的发展[1] ,但已知的候选疫苗 ,包括 1998年WHO/TDR推出的 6个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分子的减虫率或减卵率低于 40 %。已知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 ( 14 3 3)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细胞内 ,能结合原癌基因产物和癌基因产物 ,如多瘤病毒抗原、Raf 1、Ras、cdc 2 5磷酸酶和PKC等 ,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起调节作用[2 -4 ] 。国外已有有关人类 14 3 3用于克雅…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水平,探究AOPP与COP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轻、中度COPD患者(COPD组);同期收集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相匹配.分别检测血清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AOPP为(45.78±12.54) μmol/L、MDA为(2.96±0.55) μmol/L、SOD为(78.40±8.37) kU/L,COPD组血清AOPP为(68.93±10.62) μmol/L、MDA为(6.07±2.44) μmol/L、SOD为(53.66 ±5.99) k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7、-9.14、14.38,P均<0.01).轻度COPD组患者血清AOPP为(65.56±9.65) μmol/L、MDA为(4.21±1.83) μmol/L、SOD为(62.97 ±6.28) kU/L,中度COPD组血清AOPP为(71.79±11.37) μmol/L、MDA为(7.43 ±3.12) μmol/L、SOD为(41.25 ±5.89) k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4.80、13.00,P<0.05或P<0.01).结论 血清AOPP水平增高是COPD患者的重要病理变化,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是反映COPD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研究我国流行的优势基因型Chinese 1弱毒Wh6株感染抗致死性强毒Wh3株攻击感染的保护力,探讨其潜在的制备减毒活疫苗的价值。方法 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I,II,III组),每组10只。取弱毒株弓形虫保种小鼠脑组织,分离包囊,计数。I组小鼠灌胃包囊25-35个;II组给与PBS对照;III组正常小鼠不予任何干预。35 d后,I组感染小鼠脑组织压片镜检,查见典型弓形虫包囊,表明慢性弓形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分别取Wh3株速殖子(3 000个),腹腔感染I组和II组小鼠,观察小鼠存活及腹腔虫荷;同时剖杀小鼠,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采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脾细胞中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II组对照鼠在感染Wh3株弓形虫速殖子后第7 d内死亡5只,第8 d剩余5只全部死亡,随机取3只死亡小鼠对其腹腔进行计数,计数结果为(1.28±0.035 1)×106/mL;而I组小鼠截止实验结束全部存活(P<0.01)。II组鼠脾细胞培养上清Th1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细胞因子IL-10水平相比I组显著升高(P<0.001)。其中Th1细胞因子升高程度明显高于Th2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向Th1方向极化。结论 用弱毒株Wh6包囊攻击感染BALB/c鼠,可诱导强力的抵抗Wh3强毒株致死性感染的免疫保护力。Chinese 1基因型Wh6株具有候选减毒活虫疫苗研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PEDF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EDF)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80、160、320、640 nmol/L)的重组人PEDF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进行干预,在处理24、48、72 h后,分别用MTT法检测PEDF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并比较;在作用48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计算、分析 A549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PEDF(0、80、160、320、640 nmol/ L)干预A549细胞相同作用时间(24、48、72 h)情况下,随着PEDF 浓度的增加,PEDF 对 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递增(P <0.05);相同PEDF 浓度(80、160、320、640 nmol/ L)情况下,除了80、160 nmol/ L PEDF 作用24 h 和48 h 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随着PEDF 作用时间的延长,PEDF 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基本呈递增趋势(P <0.05)。上述不同浓度的PEDF 处理A549细胞48 h,细胞凋亡率随着PEDF 浓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P <0.05)。结论摇PEDF 在体外能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PEDF 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可能和PEDF 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PEDF 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强弱也与PEDF 浓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糖皮质激素(GC)在控制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糖皮质激素受体(GR)是GC发挥重要生理和病理作用的中介物[1].自从196 8年Munck和Shaumburg等首次发现大鼠胸腺细胞中存在GR以来,已对GR进行大量研究,对其结构和功能已有较深入的了解.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多种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GR的分子克隆及测序成功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不仅促进临床药理学的发展,而且大大加深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病理机制的认识.许多采用GC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2~4],其外周血白细胞GR数目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发现GR数目的改变与这些疾病应用GC治疗的疗效及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关系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亦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采用GC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疗效.故而,笔者推测PM/DM外周血白细胞GR数目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可能与其应用GC的疗效及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关系.本文就GR的分子特性、GR与PM/DM的发病机制及疗效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