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针刺导管早期空肠内营养在胃胰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恢复(FKJ)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胃癌全胃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全胃切除患者,28例行术后FKJ的EEN治疗,12例行肠外营养PN治疗;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全部施行FKJ的EEN治疗。结果:术后EEN组血清蛋白与PN组相同,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低于PN组。结论:FKJ的EEN比PN更适合全胃切除患者尤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运用不同方法治疗胃肠道术后排气排便不能或腹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胃肠手术后腹胀或者4 d未排气排便的18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开塞露组90例患者运用开塞露纳肛,杜密克组96例患者运用口服杜密克治疗。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排气排便资料以(x珋±s)表示,进行t检验;疗效评价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促进排气方面,杜密克组(47.65±15.18)h优于开塞露组(52.73±15.23)h,P=0.024;在促进肛门排便方面,杜密克组(48.46±13.38)h早于开塞露组(53.69±14.07)h,P=0.01;杜密克组总有效率(97.92%)高于开塞露组(90.00%)(χ2=5.232,P=0.022),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杜密克治疗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全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3.
〔摘 要〕 目的:分析深圳市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灵敏度与特异度。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 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及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于急诊就诊患者各 100 例,以深圳 市《直属医院急诊分诊预检指引(试行)》标准进行分级诊疗,验证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深圳市急诊分级分诊标准 对急症患者预测灵敏度为 91.51 %,特异度 89.46 %,阳性预测值为 75.78 %,对非急症患者预测值为 96.69 %。急诊分级分 诊标准甄别分级结果与医生 “ 金标准 ” 分级结果关联分析示 χ2 = 46.895,P < 0.05;Spearman 秩相关示 r = 0.36,P < 0.05, 相关性不高。结论:深圳市急诊分级分诊标准能良好地预测、甄别急症与非急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4.
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是低位直肠癌的一种极限的保肛术式,适用于肿瘤下缘距肛缘2~5 cm的超低位直肠癌[1]。研究显示ISR既可以取得较好的根治效果,又能保留一定的肛门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6]。本文对我科既往收治的1例低位复杂性直肠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患者,男,62岁,因“体检发现结肠息肉1月余”于2018年3月入院。直肠指检:入指即可触及不规则肿物,质稍硬,直肠管壁各壁皆可触及,退指有血染。  相似文献   
75.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主要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胃癌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临床中发现胃癌术后易并发胆囊结石,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需要再次进行手术。造成术后胆囊结石的因素包括神经因素、胃切除范围、消化道激素、保留幽门、消化道重建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本文将分析胃癌术后胆囊结石的成因,并复习同期胆囊切除的相关文献,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6.
胰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近年来胰腺癌微环境的研究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胰腺癌微环境构成复杂,其中,胰腺星状细胞是胰腺癌微环境中最重要的间质细胞之一,在胰腺癌细胞生长、迁移、侵袭、血管生成、免疫逃逸、转移及化疗耐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胰腺星状细胞和胰腺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有望提高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粪便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2,SFRP2)基因超甲基化作为筛查大肠癌的非侵袭性工具的可行性.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析69例大肠癌、34例腺瘤和26例增生性息肉患者的瘤组织和粪便中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30例内镜下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其中大肠癌患者的粪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采集.同时分析SFRP2基因甲基化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SFRP2基因在91.3%(63/69)的大肠癌组织、79.4%(27/34)的腺瘤组织和53.8%(14/26)的增生性息肉组织中发生超甲基化,并在同一患者所对应的粪便中有87.0%(60/69)、61.8%(21/34)和42.3%(11/26)检测到发生超甲基化.在正常对照的结肠黏膜中没有检测到SFRP2基因甲基化,但在粪便中有2例发生了SFRP2基因甲基化.在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第9天的粪便中SFRP2基因超甲基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SFRP2超甲基化与肿瘤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位置及病理分级等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粪便中SFRP2基因超甲基化是大肠癌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对于非侵袭性检测大肠癌具有高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通过对SFRP2基因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超甲基化水平的测定,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SFRP2基因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分析3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FRP2基因超甲基化水平,并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SFRP2基因超甲基化发生;TNM分期中结直肠癌Ⅲ、Ⅳ期(7.24±1.13)组织中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癌Ⅰ、Ⅱ期(5.92 ±0.97)组织中甲基化水平(P<0.05);在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7.31±1.11)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结直肠癌癌组织(6.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位置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RP2基因超甲基化对结直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单发盲肠憩室炎(solitary caecal diverticulitis,SC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易导致误诊。往往需要手术探查才能确诊[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单发商肠憩室炎获得良好治愈结果,有效避免传统手术方式由于术中视野及操作局限性导致的漏治、误治或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报道l例急性化脓性盲肠憩室炎患者合并急性阑尾炎,采川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不同两种术式应用晚期不可切除远端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1例晚期远端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改良Devine术(改良组),36例行传统胃空肠吻合术(传统组)。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失血量、术后通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术后1个月白蛋白增加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组有6例(16.7%)发生了胃排空障碍,而改良组未发生胃排空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改良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传统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改良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改良Devine术可明显缓解症状,术后并发症低,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