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感染指标在疟疾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共纳入2011年11月至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118例疟疾患者,124例局部细菌感染者以及64例败血症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和感染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局部细菌感染、败血症和疟疾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的差异。 结果疟疾患者的降钙素原较局部感染者显著升高(χ2 = 5.89、P < 0.001),但与败血症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93、P = 1.000);疟疾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较败血症患者(χ2 = 5.32、P < 0.001)和局部感染者(χ2 = 7.85、P < 0.001)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疟疾患者PCT较普通疟疾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4、P = 0.002)。 结论疟疾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有助于疟疾和不明原因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筛选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女性患者肝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lnc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在PBC应答不佳中的作用及潜在功能。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6例女性PBC患者的肝组织穿刺标本,其中3例对UDCA应答好(对照组),另外3例对UDCA应答不佳(试验组)。通过RNA提取、纯化、扩增及芯片实验,以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5倍,P <0.05作为筛选条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例PBC患者肝组织中lncRNA、mRNA的表达水平,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对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kyoto encylopa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全科医生在社区管理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制定慢性乙肝综合防治政策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法,对10名参与慢性乙肝患者社区管理工作的全科医生进行访谈。结果被访谈的10名全科医生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慢性乙肝患者两年,主要为慢性乙肝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咨询、随访、心理指导、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乙肝五项和部分肝功能检查)、转诊服务等。大部分全科医生(8/10)表示愿意继续在社区层面管理慢性乙肝患者。10名全科医生均表示在社区管理慢性乙肝患者主要存在患者的疾病隐私难以保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相应检查设备、缺乏治疗药物、全科医生缺乏相应知识与经验以及工作负担重的困难。9名全科医生认为研究制定的慢性乙肝社区管理规范合适,10名全科医生均认为慢性乙肝双向转诊标准是可行的。10名全科医生均对慢性乙肝社区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结论被访谈的全科医生参与社区管理慢性乙肝患者的积极性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慢性乙肝社区管理规范,国家应在政策支持力度上和长期管理的费用上给予慢性乙肝患者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珐:针对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标准治疗方案的慢性HCV感染者,给予个体化的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小剂量干扰素治疗组93.9%(62/66)的患者可耐受48周以上的治疗,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者占83.8%(52/62),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者占53.8%(28/52),复发者占26.9%(14/52),而对照组均未获得病毒学应答,且60%(12/20)的患者病毒量有轻微升高的趋势;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正常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5.3%(41/43)vs 20.0%(4/20);95.2%(40/42) vs10.0%(2/20),P<0.05];而治疗组白蛋白下降、门脉增宽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6%(1/62)vs35%(7/20);3.2%(2/62)vs 30%(6/20),P<0.05];治疗组中无肝癌发生及明确的肝病进展,而对照组新增肿瘤患者3例,肝病进展患者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感染者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与未抗病毒的对照组比,可提高对病毒和肝脏炎症的控制,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 1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0例患者中60%以上有乏力、纳差及黄疸,肝功能损伤以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变化为主.有肝细胞损伤型185例(80.4%),胆汁淤积型27例(11.7%),混合型18例(7.8%).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最多见的为中草药汤剂及中成药(55.2%)、抗结核药(9.6%)和其他抗细菌药(5.2%).218例(94.7%)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12例(5.3%),包括加重后自动出院4例,死亡8例.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缺乏“金标准”,易误诊漏诊.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注意中草药、抗结核药、其他抗微生物药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数预后良好,但亦可发生严重肝损害,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调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相关诊疗知识及诊疗管理模式,分析患者对"诊疗在医院、管理在社区"新型诊疗管理模式的接受程度。方法依据CHB相关知识及诊疗管理模式的相关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北京市朝阳区40个社区中的CHB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9份,回收994份(回收率97.55%)。患者对CHB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目前仅有22.94%的患者愿意选择社区医院就诊;若实行"诊疗在医院、管理在社区"医疗模式,76.86%患者愿意接受。结论 CHB患者可以接受"诊疗在医院、管理在社区"的新型诊疗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7.
WHO于2005年10月14日在WHO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大流行性流感必须知道的10件事情: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国产分泌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国产普通干扰素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分泌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停药随访6个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分泌型干扰素在治疗24周时,ALT复常率为36.40%,优于对照组,但随访结束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分泌型干扰素组的HBVDNA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但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BeAg/抗-HBe:在治疗结束时(24周),试验药物组的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抗-HBe的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9.17%和22.70%;对照药物组则分别为16.67%和8.30%。从数值上看试验药物组略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与既往文献报道相同,本研究亦发现干扰素有较明显的后续作用,即在干扰素治疗停止后仍可继续出现HBeAg阴转与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在随访结束时(48周),两组的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抗-HBe的血清学转换率仍有变化,试验药物组分别为33.33%和14.30%,对照组则分别为16.67%和13.00%,两组间仍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所观察到的干扰素对HBeAg的疗效水平接近于国外文献报道的水平,但低于国内文献报道水平。两种干扰素的安全性良好。结论 分泌型干扰素治疗结束时在ALT复常率、HBVDNA下降幅度方面优于普通干扰素,随访结束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两种干扰素无差异。两种干扰素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外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新的传染病。这种冠状病毒感染除对肺有明显的损伤外 ,对肝脏功能、心脏功能等是否也有影响 ,我们对最初收治的 31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31例患者均为我科收治的SARS确诊病例。男 11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73岁 ,平均 36 .7岁。 1例患者有脂肪肝病史 ,曾有过肝功能异常 ,本次入院时肝功能正常。 1例患者曾有心动过缓及早搏病史。二、观察项目和实验方法全体病例于入院第 1、7、14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AL…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时血、粪中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的检测情况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手术(CLP)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d取血、粪标本进行NB培养,电镜下观察NB并加以鉴定。另取回肠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造模后的大鼠符合SIRS标准,病理观察肠黏膜层部分区域有黏膜上皮脱落,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出现异常,结构松弛。与CLP手术前比较,术后2d体温(℃)显著升高(39.98±0.43vs38.37±0.34=18.538,P〈0.01),血液白细胞计数(×10^9/L)亦明显增高(21.13±3.27vss10.43±2.23,f=15.909,P〈0.01)。严重腹腔感染前、后血电镜下NB阳性率分别为17.5%和42.5%(X2=5.952,P=0.015),粪NB阳性率分别为90.0%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0.156,P=0.692)。结论严重腹腔感染sD大鼠血中纳米细菌较感染前显著增加,可能与SIR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