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焦小杰  方涛  樊毫军 《武警医学》2011,22(7):634-636
加世纪以来,世界军事强国逐渐兴起一场新军事变革,其实质是军队编制、作战方法和军事理论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影响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一次军事革命,势必深远影响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军队卫勤变革是新军事变革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包括卫勤思想观念、卫勤理论、卫勤体制、卫勤保障方法的变革,而其中着重提出了模块化卫勤的理论。  相似文献   
82.
海地地震救援中流动医院对于救治危重伤员12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时间2010-01-13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灾后33h赶到灾区,并率先展开流动医院,对伤员实施救治。从2010—01—14开始,历时15d,共治疗伤病员2500多例,其中危重伤员12例。  相似文献   
83.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是一支国家级专业救援队,先后参加过5次大型的国内救援和6次国际救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州发生里氏7.1级强震,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当日下午即抵达灾区。之后即在灾民最多、伤员最集中的体育场搭建第一所流动医院,包括重症抢救、外科手术、医技检查、留观输液等医疗帐篷。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在海地应急灾害救援中尸体终末处置与疾病预防.方法 建立搜救现场状态下的尸体终末处置流程:辨认、消毒、包裹、再消毒、装袋、搬运、转运、悼念、冷藏、运输(转运).结果 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置尸体,未造成直接救援人员感染性疾病.结论 在搜救现场尸体处置不同于医院内,因此,预防消毒措施要落到实处,是有效地预防疾病,避免直接接触者和间接接触尸源传播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在灾害救援中遇难者尸体终末处置与疾病预防的方法.方法 2010年1月13日海地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紧急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赴海地受灾国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搜救人员在太子港联海团坍塌废墟现场实施搜救过程,并建立搜救现场状态下的尸体终末处置流程:辨认、消毒、包裹、再消毒、装袋、搬运、转运、悼念、冷藏、运输(转运).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陆续挖掘出15具尸体,科学处置尸体,未造成直接救援人员感染性疾病.结论 在搜救现场尸体终末处置不同与医院内.搜救人员要预防血源性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同时还要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不间断监测急进高原救援队员在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现场的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血红蛋白(Hb)动态的变化,评估地震救援人员在高原工作的安全性,为救援医学中高原救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参加本次救援的32名医疗队员使用指式脉氧仪进行SaO2,HR动态监测、抽取静脉血对Hb进行动态监测,采用国外通用的Lake Louise急性高原病(AMS)评分系统了解高原反应症状.结果 救援人员急进高原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为81.25%;SaO2,HR,Hb三项指标的动态变化于急进高原后前3 d内变化幅度大,之后缓慢恢复,并于回平原后一周内基本恢复至原水平,其变化对于评价队员的缺氧状况和劳动能力有重要意义.结论 急性高原病威胁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震地区救援人员身体健康并影响其战斗力;加强急进高原地区地震救援人员低氧防护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7.
88.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身体健康,更加关注精神健康。重大的自然灾害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损失,同时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创伤,表现在情绪、认知方面的异常,以及安全感下降等,不及早进行干预,对其身心都造成不可磨灭的损伤。因此,关注灾难后的心理健康,针对应激心理障碍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对伤员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新装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方法多为徒手或采用机械装置进行胸外按压,CPR时需用45~55 kg的压力才能达到使被救者胸部下压4~5 cm深度的复苏标准,有研究显示[1],1/3被救者在接受传统CPR时发生了肋骨骨折,直接影响了复苏效果;当心搏骤停时,心脏顺应性减低,此时胸外按压中的"心泵"机制作用受到限制,而促使血流产生的"胸泵"作用难以发挥,使心排血量明显降低,也是复苏成功率不高(5%~10%)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笔者发明设计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通过吸盘吸附于腹部,利用相连的手柄有节律地提拉和按压,避免了肋骨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充分利用了"胸泵"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一定的通气作用,较好地弥补了传统CPR的不足.  相似文献   
90.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给芦山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受灾人口约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水、电和交通中断,同时伴随气候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