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医药卫生   70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肱骨头解剖颈至外科颈及肱骨近端干段骨折、骨不连的内固定新技术。方法 根据生物记忆材料镍钛合金性能与肱骨近端解剖生理特征,研制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proximal humerus memory connector,PHMC),并临床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共22例。患者平均年龄41.7岁,平均随访18.5个月。结果 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骨不连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骨愈合形式均呈骨板样骨替代,未见无序骨痂出现。PHMC术后弃用外固定,创伤反应期(7~12d)后,进行主动渐进性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按Michael Reese评分,平均88.5分。结论 PHMC能有效治疗肱骨解剖颈始至肱骨近端的各类型骨折与骨不连,亦为减少该部的假体关节置换探索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优缺点。方法 自2001年7月至2005年3月间我院收治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17例,后交叉韧带断裂10例,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并外侧副韧带断裂3例,前后交叉韧带并内侧副韧带断裂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8.2岁(18-45岁)。平均随访时间3.9年(范围0.5~5年)。使用特制取腱器将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从肌腹中抽出,回折锁边缝合成四股,穿过胫骨和股骨隧道。远端经过骨孔以界面钉固定或经过骨桥固定。结果 按照JOA膝关节韧带损伤疗效判定标准,手术前后评分分别为46.0分和79.8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手术前后分别为54.4分和80.3分(P〈0.001)。胫骨前移:术前平均10.9mm(范围9~13mm),术后平均3.6mm(范围0~7mm)(P〈0.001)。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的腘绳肌肌腱移植,可以适用于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其优点是取材方便,并发症少,胫骨隧道不再需要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引导性组织再生的概念用于骨再生过程,以促进骨再生。实验用10只新西兰兔,手术切除双侧桡骨10mm,实验侧用硅胶管连接,对侧为对照。术后X线片观察骨再生过程,标本分别作三点弯曲试验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3~4周,实验侧可见新生骨自骨端向骨缺损区生长。6~8周,7只实验侧达到骨性愈合,2只尚有<1mm间隙,但髓腔已闭。对照侧无一愈合。实验侧标本抗三点弯曲强度为对照侧11.7倍,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学检查均表明,新生骨位于硅管内,无外骨痂。对照侧骨缺损区为结缔组织占据。本实验证实,长骨存在引导性骨再生现象,这为骨科临床中促进骨再生,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的有限元模型,探讨应力变化的特点、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有限元计算法对不同设计的人工全部关节假体在骨内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正常股骨压应力主要分布在股骨内侧面,有托式无骨水泥型人工假体压应力主要分布在人工假体柄与股骨内侧皮质的交界面,有骨水泥型人工假体主要分布在骨水泥与假体交界面上。②有托式无骨水泥型在股骨内侧皮质应力比有骨水泥型小。③假体长度增加,假体末端应力略有减少。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正常股骨应力发生改变,骨水泥对应有缓冲作用,增加假体长度应力减少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神经损伤治疗方法有:神经手术——神经探查、松解、减压、吻合和神经移植,肌腱或肌肉转移,关节固定,以及神经交叉吻合术,或称神经移位吻合术。神经交叉吻合术是完全或部分地牺牲一个正常的供应神经,使损伤神经远端恢复神经支配。1921年 Harris 应用挠神经浅支与正中神经远端感觉神经吻合,治疗1例不可修复的正中神经损伤,恢复了手指保护性感觉功能。1948年 Turnbull,1973年 Hara 也做了同样手术。  相似文献   
16.
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代骨材料--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合成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添加成孔剂,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代骨材料,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肌内埋植实验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浸提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无影响.细胞于材料表面的生长速度、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别.肌内植入实验发现,材料周围纤维组织包膜的最大厚度为22.5μm,未发现炎性细胞反应.结论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材料测试结果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7.
探讨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复合rhBMP-2\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修复犬桡骨节段性缺损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分为:实验组(FS bFGF rhBMP-2)、对照组(FS).于12只成年健康家犬右侧桡骨中上段造成2cm缺损,制成犬桡骨2cm骨缺损实验模型,然后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将实验材料经伤口周围正常皮肤注射到骨缺损处,术后4、8、16、24w进行放射学检查,术后24w,标本进行组织学和骨密度检查,研究其成骨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密度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使骨缺损得到了成功的修复(P<0.01).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rhBMP-2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修复能力,对犬的骨缺损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隔膜条件下引导性骨再生过程中成骨细胞的来源,进一步认识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以成年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在双侧挠骨中段制作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一侧骨缺损,另一侧无特殊处理为对照.术后分别进行X线检查、常规HE染色以及SP方法BMP、BGP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硅胶膜在骨缺损处形成隔离密闭的腔室,将周围组织阻挡于骨缺损之外.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大量增殖,形成肉芽组织占据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学特征:骨痂表面为2~3层成骨细胞,骨缺损中央为肉芽组织,两者之间为数层细胞形成的移行区,细胞排列疏松.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BMP、BGP呈强阳性染色,骨痂生长过程中,移行区部分细胞呈阳性染色.结论:结果表明在隔膜条件下骨再生的成骨细胞在早期来源于髓内的骨内膜和骨髓基质细胞,骨痂形成后,成骨细胞则来源于骨内膜、骨髓、骨膜增殖细胞共同形成的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