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分析其代谢物峰差异。方法在3.0T磁共振设备上应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采集15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0例慢性胰腺炎和20例胰腺癌病人的胰腺1H-MRS。分析波谱中代谢物的表现,比较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代谢物峰显示率,计算每组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峰(Chol+Unsat)与脂肪峰(Lip)峰高的比值(Chol+Unsat/Lip),并对三组比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胰腺1H-MRS的主要代谢物峰有Lip峰,Chol+Unsat峰和胆碱峰(Cho)。胰腺炎组与胰腺癌组之间Cho峰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748)。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组Chol+Unsat/Lip比值的均数分别为0.179±0.056、0.274±0.099和0.325±0.187,且三组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1,P=0.011)。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间Chol+Unsat/Lip比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之间该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结论 3.0T胰腺1H-MRS中Chol+Unsat/Lip比值升高可能对鉴别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高位鼻中隔偏曲与慢性上颌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50例高位鼻中隔偏曲患者与50例非高位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窦冠状位CT片进行观察,统计两组不同位置鼻中隔偏曲的慢性上颌窦炎的发生率。结果 50例高位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存在上颌窦炎38例,发生率位76%。50例非高位鼻中隔偏曲患者中8例存在慢性上颌窦炎,发生率为16%。两组不同位置鼻中隔偏曲上颌窦炎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鼻中隔偏曲患者上颌窦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位鼻中隔偏曲。  相似文献   
43.
磁共振增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部位减低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磁共振(MR)增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和未冲洗的不良反应差别。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2月到2001年12月我科MR增强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部位和未用盐水冲洗病例各500例。结果:MR增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部位减低不良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未用盐水冲洗(P<0.001)。讨论: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局部应成为磁共振检查增强扫描的常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44.
磁共振检查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此项检查,但也有少数患者有轻重不等的幽闭恐惧症,加之对MRI不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极个别的人甚至不能接受检查.本文对磁共振检查时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克服幽闭症的办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 CT 检查分析鼻腔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鼻窦炎组)。方法对50例鼻窦炎患者和50例鼻窦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鼻腔解剖结构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鼻窦炎组中46例(92%)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其中鼻中隔偏曲占75%,中鼻甲异常占74%,钩突异常占49%,筛大泡占30%,眶下气房占9%。对照组中存在中重度鼻中隔偏曲4例(11%),中鼻甲异常9侧(10%),钩突异常7侧(8%),筛大泡10侧(11%),眶下气房3侧(4%)。且鼻窦炎组患者的 Onodi 气房、下鼻甲肥大以及中鼻甲反常曲线等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鼻腔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鼻窦炎发生的重要因素是鼻腔解剖结构的变异,其中鼻中隔偏曲是最常见的解剖异常。  相似文献   
46.
胰腺炎胰漏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2 9岁 ,间断性上腹痛伴发热 1年余。近 2周再次发作 ,疼痛加剧 ,伴气喘。胸部CT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左侧少量积液 ,心包中等量积液。实验室检查 :血淀粉酶 >180 0U/L ,胸水淀粉酶 >180 0U/L。心包、胸腔积液为咖啡色 ,抽液后反复迅速出现。腹部B超及CT报告胰头后方囊实性混合性占位病变 (图 1)。MRI显示腹膜后积液 ,液体向上延伸达横膈。最后行逆行胰导管造影 (ERCP)检查 :经导管注射对比剂 ,胰管显影 ,同时在胰管的头体交界处见对比剂外漏 ,漏出的对比剂形态不规则 ,边缘整齐 ,向上延伸14 5cm(图 2 )。病人述腹…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阴道镜活检确诊宫颈癌219例,根据治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患者治疗前行mpMRI评估,之后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并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mpMRI复查。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宫颈癌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219例患者中有176例癌灶完全缓解,43例癌灶未完全缓解。治疗后,完全缓解组的ADC明显高于治疗前[(1.20±0.07)×10-3mm2/s比(0.81±0.08)×10-3mm2/s],也明显高于未完全缓解组[(1.20±0.07)×10-3mm2/s比(0.71±0.09)×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未完全缓解组ADC...  相似文献   
48.
ADC值测量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5例,导管原位癌8例,小管癌5例,导管乳头状癌1例,黏液癌1例.使用 GE 3.0 T磁共振仪,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扫描,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800 s/mm2,在ADW 4.2工作站对DWI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病灶的平均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ADC值在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中是否具有临床价值.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平均ADC值为0.961×10-3 mm2/s,导管原位癌平均ADC值为1.203×10-3mm-2/s,浸润性小管癌平均ADC值为1.125×10-3mm2/s,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及小管癌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在乳腺癌病理分型上可提供一些其他MRI序列无法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ADC值测量对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9.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87例患者,41例为前列腺癌,4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在3.0TMRI系统接受常规T2WI、动态增强T1WI(DCE-MRI)和DWI扫描(b值取0和1000s/mm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在肿瘤和无肿瘤区设置兴趣区并测量ADC值。在增生组,分别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外周带测量ADC值。结果肿瘤组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和(1.34±0.16)×10-3mm2/s。在增生组,中央区和外周带的ADC值分别为(1.37±0.24)×10-3mm2/s和(1.43±0.31)×10-3mm2/s。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和增生组中良性前列腺组织(P〈0.001);肿瘤组中良性组织与增生组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WI检查和ADC值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尤其是发生于前列腺尖部和中央区的早期前列腺癌。T2WI结合DWI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锥切术后残余宫颈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因宫颈病变行宫颈锥切术及子宫切除术的50例病人的影像和病理资料,病人均行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检查。将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残留癌灶和阴性切缘,测量残留癌灶和阴性切缘的ADC值并分析TIC类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对残余宫颈癌灶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残留癌灶和阴性切缘间ADC值和TIC类型的差异。结果 残留癌灶MRI表现为稍低T1、稍高T2信号,DWI上表现为高信号,扩散受限,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明显,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宫颈,TIC均呈快进快出型(Ⅲ型)。阴性切缘MRI表现为等T1、等或稍高T2信号,DWI上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扩散不受限,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持续性明显强化,TIC主要呈流入型(Ⅰ型)。21例病人宫颈切缘残留癌灶,29例呈阴性切缘。MRI对残留癌灶诊断敏感度较低(19.0%),特异度较高(93.1%),准确度62.0%,阳性预测值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