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术前准确分期对指导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治疗方案选择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概述影像检查、宫腔镜及内膜活检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诊断中的优缺点,重点讨论MRI及其功能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方面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32.
CT灌注成像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医学影像学侧重于形态学研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功能成像研究逐渐在国内外开展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灌注成像的目的是研究器官组织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获取微循环信息。早在1980年,Axel首次应用动态增强CT得到脑组织的BF和BV定量数据[1  相似文献   
33.
3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由于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检测技术的进步,检出率大为增加。早期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存质量,终末期病人失去对UDCA的有效反应,重症病人需行肝移植治疗。因此早期发现和确诊PBC,对制定治疗方案、监测病变程度和病情发展、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作用。就常规MRI、功能MRI以及增强MRI在PBC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5.
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在细胞水平反映生物组织微环境和微结构变化的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及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原理、淋巴结病变的诊断现状、扩散加权成像在转移与非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及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6.
【摘要】目的:评价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腹部体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采用100kVp、120kVp分别对体模进行重复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100kVp扫描时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11、12、13、14、15、16、17、18、19、20,每组图像均进行30%、50%、70%、90%ASIR重建。120kVp组为常规剂量组,扫描时预设NI为11,30%ASIR重建,测量不同扫描条件下肝脏、脊柱的CT值、客观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所有序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00kVp条件下,随着NI增大,CTDIvol明显下降;同一NI条件下随着ASIR比例增加,图像噪声减少,SNR增加;NI≥17时图像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NI=15、70%ASIR组图像噪声、SNR与120kVp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相当,但辐射剂量较常规组下降43.8%。NI=15、90%ASIR组及NI=16、90%ASIR组的图像噪声及信噪比优于常规组(P<0.05),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下降。结论:低管电压结合ASIR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时,需要增加ASIR在图像重建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对正常前列腺的血流灌注特点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应用GE lightspeed 8 slices螺旋CT对30例正常前列腺进行CT灌注成像.在工作站对灌注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在原始图上分别沿前列腺外周区和中央腺画出感兴趣区(ROI),对所有ROI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Y)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前列腺外周区的BF、BV、MTT和PS分别为(10.57±5.65)ml/(100ml·min)、(2.71±1.34)ml/100ml、(22.36±4.12)s及(12.31±7.78)ml/(100 ml·min),中央腺依次为(9.92±4.08)ml/(100 ml·min)、(3.03±1.37)ml/100 ml、(23.78±3.73)s及(14.06±9.08)ml/(100ml·min).将整个层面的前列腺组织设为一个ROI,前列腺外周区与中央腺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0、0.825、0.433和0.853).对正常前列腺的BF和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P=0.600.结论 正常前列腺为低血流灌注器官,随年龄增长,前列腺在正常情况下的灌注量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总结分析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肉瘤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界及MRI信号变化特点,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 结果 11例子宫腺肉瘤病人均为单发病灶,MRI显示肿瘤位于子宫腔或宫颈管内,最大径为1.5~12 cm。T2WI及脂肪抑制(FS)T2WI上病灶内大部分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其中4个呈散在小囊样结构。扩散加权成像(DWI)上8个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3个呈中等信号;平均ADC值为(0.94±0.33)×10-3 mm2/s。增强扫描11个均呈渐进性强化,其中2个呈网格样强化,TIC表现为Ⅰ型6个,Ⅱ型5个。 结论 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本病的准确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9.
胆管错构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资料与方法搜集7例胆管错构瘤病人(男4例.女3例,年龄16~70岁,平均51岁)的CT和MR检查资料。其中.3例病人进行了.CT、MRI和MRCP检查,4例进行了MRI和MRCP检查。这些患者中.3例病人无症状,因US体检发现肝脏多发低回声病灶就诊。4例因腹部疼痛行US检查.  相似文献   
40.
前列腺癌和增生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不同MRI表现的病理基础,以提高MRI对前列腺癌和增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观察经病理证实的43例前列腺癌和40例增生患者的前列腺形态及信号改变,并加以比较,前列腺癌组中17例取前列腺左右两侧外周区上中下、左右移行区上下共10点进行穿刺,对穿刺组织分别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计算癌变组织占总穿刺体积的百分比,并与其MRI进行对比。结果 前列腺癌形态规则31例,不规则12例,增生组分别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