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探讨常规MRI图像纹理分析对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Mazda软件分析22例病理证实为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患者的术前斜冠状位海马T2 FLAIR图像纹理。采用3种特征选择方法[Fisher系数(fisher coefficient,Fisher)、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combined with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3种方法联合简称为FPM]提取患者双侧海马的纹理特征;4种统计方法[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非线性判别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原始数据分析(raw data analysis,RDA)、主要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患者海马硬化侧与正常侧,结果以错判率表示。同时由2名影像医师对22例患者的MR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判断结果的差异。结果采用FPM选择方法及NDA统计学方法误判率最小(2/44,4.55%),较影像医师的错判率(11/44,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纹理分析可为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2.
次全结扎冠状动脉法构建巴马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次全结扎巴马猪冠状动脉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方法对10只巴马小型猪术前行冠状动脉CTA(CCTA)及心脏MR(CMR)检查。开胸后次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模型,并于术后2、12、24、48、72h及1、2、3、4周复查CTCA及CMR,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LVEF)。术后4周处死实验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7只巴马小型猪顺利完成手术,建模成功率70.00%。建模后CTCA示结扎处狭窄程度约80%~100%;与术前比较,术后24h后不同时间点LVEF下降(P0.05)、LVESV增加(P0.05),术后2周后不同时间点LVEDV增加(P0.05)。CMR检测梗死节段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88)。结论次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可建立良好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7只巴马小型猪成功构建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 h、12 h、24 h、48 h、72 h、1周、2周、3周、4周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于上述各时段行CMR检查,最终行病理检查。结果巴马猪术后2 h肌钙蛋白及肌红蛋白即明显升高,分别为[(0.005±0.002)、(0.338±0.768) ng/ml,P<0.05],72 h内诸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显著(均P<0.05),提示心肌损伤,1周后趋于平稳;CMR示缺血早期T2WI黑血序列显示心肌水肿,即危险心肌,电影(cine)序列出现局部室壁运动异常,首过灌注术后2 h即出现灌注减低或缺损,术后24 h部分心肌节段出现延迟强化,透壁程度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最终经病理证实心肌坏死、纤维化。4周CMR所测心功能指标较术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2.71±8.33、45.97±6.37,P<0.05)。结论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对心肌损伤有提示意义,CMR可确切地显示心肌缺血微观组织学变化,联合评估可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提供详细的诊断信息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4.
Von Hippel-Lindau病的CT、MRI诊断(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nHippel-Lindau病少见,是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肿瘤疾病,多以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为首发及手术治疗。由于临床多重视脑肿瘤的手术治疗,不兼顾全身其它系统疾病的同时存在,使病情加重或死亡。为提高CT、MRI和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其治疗上的认识,对经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报道如下。1病例例1,女,53岁。头痛、呕吐、走路不稳2个月。头颅CT检查:平扫见右小脑5cm×4cm×4cm类圆形混合密度肿块,边缘模糊;强化后,见肿块不均匀增强区伴囊性低密度区(图1),边缘较清楚,第四脑室受压向前移位,幕上脑室扩大。CT诊断为右小脑肿瘤。行右小…  相似文献   
75.
目前,多层螺旋CT作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4年初引进了GE16层(Light-Speed)螺旋CT机。多层CT增强扫描是指受检患者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造影剂,然后再进行多层CT螺旋扫描的检查方法。它是利用引入碘对比剂的方法来增加组织间对X线的吸收差别,从而提高CT图像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脑梗死缺血发生后超早期应用弥散成像(DWI)技术发现病灶、定病灶的范围和大小的可行性。方法56例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DWI扫描,同时应用常规MR检查,比较梗死灶发现率。结果56例患者中经DWI扫描,均发现梗死病灶(100%),而其中有12例是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而经过常规MR扫描,SE序列T1,T2加权像未发现异常信号的有12例(21%,12/56),都是发病在6h以内超急性期的患者。结论DWI可在超早期发现脑缺血,早于常规T1和T2加权像。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索脑静脉血栓形成(CVT)MR脑功能成像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急性脑静脉性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经颅上矢状窦近尾部结扎处注射血栓形成因子,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急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连续进行磁共振功能成像,并与病理学结果相对照.结果 MRI显示病灶均限于上矢状窦结扎的范围内,且各时间点病灶范围大小不等.CVT在0.5 h,1 h,3 h,DWI显示的病变比T2WI敏感.6 h,12 h,48 h显示的病变范围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PWI显示了和DWI,T2WI相吻合的灌注缺损区.CVT后缺血区ADC值在0.5 h下降到正常组织ADC值的(58.8+3.3)%,以后逐渐增加,48 h时达到正常组织ADC的(83.1:t:4.6)%.显微镜下改变与MRI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MRI是研究脑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最好手段,MR功能成像技术可用于监测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和表现.  相似文献   
78.
患者男,36岁,3周前因乏力、盗汗、胸闷、气短、咳嗽,偶有少量白色泡沫痰、低热持续数月,近来加重来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查体:体温38.5℃,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听诊肺部闻及湿啰音,心脏听诊无特殊.门诊诊断为肺部感染,收入呼吸科病房.经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及卡铂芬净等抗真菌药治疗1周后症状加重,最高体温达39.5℃.转入我院呼吸科ICU继续治疗.住院期间行血液HIV抗体检测为阳性,经我市疾控中心复查确诊为HIV阳性.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银染色提示卡氏肺囊虫存在,遂诊断为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门诊胸部X线平片显示:双肺大片模糊影,密度较高,呈弥漫性分布.胸部CT检查:双肺见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样阴影,呈地图样改变,两侧基本对称,胸膜下可见弓形间隙(月弓征),纵隔窗无明显异常所见(图1,2).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双肺内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样阴影依然存在,且无消退趋势;双肺下叶病灶范围明显增大,局部存在小片肺实变,并可见小叶间隔明显增厚表现;纵隔窗依然无异常所见(图3,4).  相似文献   
79.
吴越  梁长虹  杨本强  关长群   《放射学实践》2010,25(4):393-39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三种影像学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诊断中的优选应用。方法:对50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后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以手术后所得到的诊断结果为对照,并计算其诊断的准确率。将三种检查方法所得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证实畸形共149处,其中心内畸形66处,心外畸形83处。多层螺旋CT(MSCT)、超声心动图(UCG)和心血管造影(CAG)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0%、100%和98.5%,三者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98,P〉0.05);MSCT、UCG和CAG对心外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8%、78.3%和97.6%,MSCT和CAG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CG(χ^21.58,P〈0.01和χ^2.08,P〈0.05),MSCT与CAG之间诊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7,P〉0.05)。MSCT与UCG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至98.7%。结论:MSCT在心外血管结构的显示上较UCG有优势,而UCG对心内结构的评价更准确;MSCT与UCG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但对显示体-肺侧支,肺血管特别是外围血管的发育,测量心脏及大动脉内压力等,目前仍需依靠有创性的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对兔VX2肝癌模型应用索拉非尼前后的CT灌注参数与组织学进行研究,探索应用CT灌注成像这种影像学手段来监测肿瘤生长的可行性,同时为评价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2只建模后处死作为病理对照,其余10只于种瘤后第14d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区与非肿瘤区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肝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分数(HAF)的参数值。然后经口给予索拉非尼(20mg/kg/d)7d,种瘤后第21d再次行CT检查,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检查完成后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与细胞凋亡(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2只兔均接种成功。种瘤后第14d肿瘤区HBF、HBV、PS、HAF增高,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HBF、PS、HA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BV、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aspase-3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评价兔VX2肝癌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了组织学的研究则可以更加明确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