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侧裂周围区脑胶质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脑侧裂周围区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侧裂周围区胶质瘤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呈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原浆型及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及少枝星形细胞瘤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间变型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及间变型混合胶质瘤呈显著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各种胶质瘤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侧裂周围区脑胶质瘤是颅内特殊部位的肿瘤,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3D MR减影技术的头部应用价值。方法 67例脑内占位病变患者分别行3D平扫和增强,增强的图像减平扫的图像得3D MRSI。67例病变分为两组: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和非高信号组(35例),比较两组原始图像和减影图像间对信号反应的差异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显示在增强前后仅有15.62%能在常规图像反应出病变强化的信号改变,84.38%(27/32)在MR减影图像上能反映病灶强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T1WI非高信号组(35例)在常规和减影图像均能显示病变强化分别为93.72%(179/191)和94.24%(180/19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MR减影对强化前后病灶显示在T1WI平扫高信号组优于常规图像,而在T1WI非高信号病变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63.
64.
GE公司数字减影X线机,型号为LCV PLUS,已使用2年. 1故障现象 正常开机状态下,影像增强器内有"啪啪"的声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胶质瘤相对性脑血流容积 (rCBV)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4 6例术前疑为幕上胶质瘤的患者行MR检查 ,术后经病理组织学证实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VEGF蛋白表达情况及定量研究肿瘤MVD ,探讨rCBV与VEGF表达及MVD间的相关性。MR扫描顺序为常规MR平扫、灌注成像 (PWI)及常规MR增强扫描。PWI序列为单次激发梯度回波 平面回波 准T2 加权成像 (GRE EPI T 2 WI) ,原始灌注图像数据 ,经工作站软件计算出脑血流容积 (CBV)图 ,在CBV图上获取胶质瘤最大rCBV值。按VEGF表达阳性与阴性分为两组 ,即VEGF阳性组与VEGF阴性组 ,做统计学分析 (Mann WhitneyU检验 ) ,观察两组间最大rCBV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采用非参数相关性分析法 (Spearman检验 )观察胶质瘤最大rCBV值与MVD间的关系。结果  4 6例中 ,星形细胞瘤 12例 ,少枝胶质瘤 3例 ,混合性胶质瘤 1例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14例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16例。其中VEGF表达阴性 14例 ,VEGF表达阳性 32例。VEGF阴性组胶质瘤最大rCBV值为 0 33~ 6 6 3,中位数为 3 0 8;VEGF阳性组胶质瘤最大rCBV值为 1 0 3~ 10 6 8,中位数为 5 95。统计学分析表明 ,两组间rCBV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Mann Whitney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利用GE宝石螺旋CT的ASIR技术,在成人肝检查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宝石螺旋CT,选取100例肝扫描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采用普通滤波反投影法,即FBP法扫描;B组50例,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法,即ASiR法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的图像可诊断率及辐射剂量。结果 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88±0.14)分,B组为(4.90±0.13)分,两组影像可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射线剂量为(7.72±1.82)m Sv,B组为(2.68±0.68)m 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宝石螺旋CT肝检查成像中,应用ASIR技术相对于普通螺旋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60%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7.
68.
李军  杨本强  尹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890-3890
目的 探讨脑梗死缺血发生后超早期应用弥散成像(DWI)技术发现病灶、定病灶的范围和大小的可行性。方法 56例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DWI扫描,同时应用常规MR检查,比较梗死灶发现率。结果 56例患者中经DWI扫描,均发现梗死病灶(100%),而其中有12例是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而经过常规MR扫描,SE序列T1,T2加权像未发现异常信号的有12例(21%,12/56),都是发病在6h以内超急性期的患者。结论 DWI可在超早期发现脑缺血,早于常规T1和T2加权像。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MRS、组织病理学与PCNA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均行MR平扫,MRS及MR增强扫描,分别计算肿瘤不同区域的Cho/Cr,NAA/Cho代谢物比值,使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星形细胞瘤标本中PCNA抗原的表达。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Cho/Cr,Cho/NAA值显著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各级别星形细胞瘤PCNA抗原表达与Cho/Cr比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1H-MRS通过对NAA/Cho,Cho/Cr比值的定量分析,以及Cho/Cr比值与PCNA抗原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对星形细胞瘤术前恶性度分级以及间接的评价肿瘤细胞增殖潜能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0.
脑胶质瘤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表现为向外浸润性生长,具有侵袭性且容易复发,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及分级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就几项磁共振新技术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