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PA分泌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检测高浓度Ca2 作用下,培养的小鼠分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及培养上清中tPA表达的变化.结果高Ca2 浓度下,KC分化标记物K10在培养24h即有较强的表达,与此同时,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大量分泌tPA;培养24h以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KC培养上清中分泌tPA的含量呈现出降低趋势,KC表面tPA量则呈现出增加趋势,当有L-精氨酸存在时,上述两种趋势均明显减弱.结论小鼠表皮KC分化过程中存在tPA的分泌,分泌tPA能通过其赖氨酸位点进一步吸附于KC表面,进而促进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GasderminA3(GSDMa3)基因突变前后β-catenin在毛囊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出生后11d(毛囊生长期)、16d(毛囊退化早期)、18d(毛囊退化晚期)、24d(毛囊静止期)等各个时相点的GSDMa3基因突变鼠和C57BL/6(B6)鼠背皮毛囊β-catenin的表达表化。结果GSDMa3基因突变鼠和B6鼠β-catenin的表达均从11~24d逐渐减弱,但GSDMa3基因突变鼠β-catenin的表达在各个时期均强于B6鼠。在生长期,β-catenin表达于内外根鞘和毛母质细胞中,在GSDMa3基因突变鼠的表达强于B6鼠;在退化期,β-catenin主要表达于外根鞘和毛母质细胞中,在突变鼠的表达更强于B6鼠;在静止期,β-catenin主要表达在突变鼠的外根鞘细胞中,而在B6鼠的毛囊中表达很少。结论GSDMa3基因可能通过调节β-catenin的表达,影响毛囊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45岁,主诉"反复关节疼痛伴发热、乏力,夜间盗汗40余天"入院,患者入院前4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发热伴乏力、关节疼痛,最高体温达38.2℃,发热前多有胸背部寒冷感,退热时发汗,夜间有盗汗,无寒战、畏寒,不伴有心悸、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咳痰,皮肤无皮疹、焦痂,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关节红肿、活动障碍.既往有"肺结核"病史7年,经药物治疗已控制,"乙肝"病史5年,治疗后肝功能好转,自诉常于河边,树林中劳动,有蚊虫叮咬史,体重近1月下降约5kg.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可塑性.方法用Ⅳ型胶原筛选的方法培养并鉴定表皮干细胞,经体外与角膜缘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免疫组化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标志物K12表达.结果获得的表皮干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潜能,光镜下为原始细胞形态特征,能强表达K19和β1-integrin,共培养2周后可见细胞分化,细胞表达角膜上皮特征性K12.结论在本实验的体外诱导条件下,表皮干细胞能转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55.
目的定性定量地检测毛囊bulge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分泌的β-神经生长因子(β-nerve growth factor,β-NGF)及其与bulge细胞生长状态的关系.方法首先使用显微操作技术剥离出原代组织,然后培养原代细胞,使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来观察原代细胞超微结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原代bulge细胞分泌的β-NGF,利用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方法检测原代细胞中β-NGF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出原代bulge细胞,ICC方法检测到原代培养的bulge细胞质表达强阳性β-NGF.超薄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能够显示出原代培养bulge细胞的内部结构,即核质比大,细胞器较少.通过ELISA方法能够测定出原代细胞分泌的β-NGF与体外原代培养的bulge细胞特性呈规律性变化.结论原代bulge细胞分泌的β-NGF呈规律性表达,即生长高峰时期表达最为丰富,这与毛囊bulge细胞的生长状态具有规律性变化有关,因此他们具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大鼠生长期触须毛囊中以及体外培养的毛囊隆突部细胞即毛囊干细胞中FGF-13的表达分布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FGF-13的表达.结果体外和在体两种情况下,毛囊隆突部细胞都有FGF-13的表达,在体情况下毛囊Bulge区以下毛球部以上的外根鞘细胞中亦有干细胞标记和FGF-13的表达.结论提示FGF-13参与生长期触须毛囊隆突部细胞沿毛囊外根鞘向下迁移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57.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A/PAI)系统是一个蛋白水解酶激活剂 /激活剂抑制剂系统 ,包括 6种成员 ,即尿激酶型PA(uPA)、组织型PA(tPA)、1型PA抑制剂 (PAI 1)、2型PA抑制剂 (PAI 2 )、3型抑制剂 (PAI 3)及uPA受体 (uPAR) ,其中uPA/uPAR系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成分。uPA/uPAR参与细胞因子和其他因子的激活、黏着键的裂解、细胞外基质的破坏、生物活性介质的失活、细胞内蛋白的水解以及信号的转换等重要活动。它与体内纤溶、生殖、皮肤上皮分化生长和再生过程及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医学细胞生物学启发式教学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教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总结了常用的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例对怎样合理使用这些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9.
经典名方的研发是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开拓中医走向现代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梳理经典名方组成药味的历史沿革以明确其基原产地、性味功效、证候禁忌等对其研发尤为重要,是保证全方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源头。地骨皮作为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地骨皮的方剂共5首,通过查阅现代文献,鲜见地骨皮本草沿革的文献考证。该文将基于古籍文献,从地骨皮别名、产地、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证候禁忌等方面梳理其历代衍变情况,为研究地骨皮以及经典名方提供文献依据。考证分析发现,地骨皮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汉以前的古籍并未以"地骨皮"之名收载该味中药材。历代古籍记载的地骨皮性味归经、基原与现代权威中药材内容差异较小。随着时代变迁发展,现代对地骨皮功效主治舍弃较多,呈现断层式继承,提示该药材尚有许多潜在的功效主治可供临床开发应用。地骨皮的药用规格除了现代常用的生地骨皮外,古籍还记载了甘草汤制、焙制、炒黄、童便制、酒浸和酒蒸等炮制品。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检测12-O-十四烷酰佛波醋酸酯-13 (TPA)处理C57 BL/6( B6)小鼠背部皮肤后TCF3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TPA和丙酮分别处理7周大小的B6鼠背部皮肤1、2和4周后TCF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丙酮处理组相比,TPA处理组中B6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