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愤怒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行为学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制作愤怒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并建立行为评估体系。方法 采用MeganE.方法造模,记录并分析大鼠行为变化,评价模型质量。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行为得分平均水平为 65. 88;②模型组大鼠各行为指标与总分呈中 高度正相关(r=0. 363~0. 915);③旷场实验各行为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该模型是理想的愤怒心理应激模型,模型评估方法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胚胎大鼠触须毛囊隆突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与毛囊干细胞特异标志物的表达规律.方法 冰冻超薄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胚胎大鼠的触须隆突区表达的β-NGF和p75NTn呈规律性变化.3种毛囊干细胞(HFSC)标志物的表达有差异,毛囊发生初期毛囊干细胞(HFSC)不仅仅定位于触须毛囊上段,整个毛囊下部3/4都有表达.结论 β-NGF和p75NTR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毛囊干细胞以及毛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背部皮肤β-NGF和p75NTR的表达规律.方法 使用冰冻超薄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显色半定量统计方法.结果 大鼠胚胎背部皮肤呈现逐渐增厚的趋势,其中毛囊隆突区并不明显,但可明显观察到基底层细胞的表达变化.结论 形态学观察说明毛囊发生初期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HFSC)不仅仅定位于毛囊上段,β-NGF和p75NTR的表达有差异.背部皮肤基底层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未分化为表皮细胞或者毛囊中的各种细胞.β-NGF和p75NTR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毛囊干细胞以及毛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4.
生物组织显微切片图象计算机三维重建的截面重建技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综述了生物组织显微切片图象计算机三维重建的各种方法,提出了一个有效的重建算法——截面重建法,经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都证实了该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文章最后给出了肠道神经节神经细胞的成象照片。  相似文献   
35.
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成年大鼠小肠入Zamboni液固定,漂洗后经梯度酒精脱水,包埋在纯化的GMA塑料内,在LKB V型超薄切片机上切1μm厚连续切片,用改良的Spoerri法显示肠肌间神经丛。系统硬件包括:主机Super AT(RAM IMB,30MB硬盘,双软盘);图象采集存贮器;输入设备为光学显微镜和电视摄象机;由图象显示器、打印机和照相系统组  相似文献   
36.
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及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伤后12-24h uPA/uPAR的表达高峰。结论:创伤促进了uPA/uPAR的表达,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促进了皮肤创伤愈合表皮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37.
杨恬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18-1919
目前临床使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分为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重组干扰素以及细胞培养的天然干扰素。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β-连环蛋白在人毛囊发育形成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人毛囊从胚胎到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IHC)对不同胚胎龄及成年期的正常人头皮标本进行染色,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毛囊β-catenin表达及其差异。结果: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毛囊发育的不同阶段具有相关性,早期形成的毛芽中未见β-catenin表达,而胚胎毛囊发育后期的外根鞘及膨突区中出现β-catenin表达,在成人发育成熟的毛囊中,β—catenin表达明显增强,阳性细胞集中于毛囊外根鞘内侧。结论:β—catenin在毛囊不同发育阶段表达与分布的差异,提示β-catenin可能在毛囊从发生到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杨珂  姜自林  杨恬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8):1481-1484
目的:毛囊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表皮、皮脂腺和毛囊的能力,在烧伤、创伤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特异性标志物和体外培养条件等方面存在争议。实验拟进一步探讨毛囊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以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其示踪标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705/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细胞生物教研室完成。①材料:新生7d龄SPF级SD大鼠5只,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pEGFP-N1质粒由本实验室保存。②实验方法:大鼠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出含真皮鞘的完整毛囊,dispase消化,将毛囊从真皮鞘中挤出,收集形态完好且处于生长期的毛囊,分别在毛球部上端、皮脂腺下端横切毛囊,取中间部分置于胰酶和EDTA中联合消化,向所得细胞悬液中添加含10%胎牛血清DMEM/F12完全FAD培养基,常规培养7d后,采用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两次筛选以分离纯化大鼠毛囊干细胞。待筛选后的细胞生长至70%~80%融合后,进行pEGFP-N1质粒细胞转染。③实验评估:通过超微结构观察与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α6-integrin的表达,对分离纯化的大鼠毛囊干细胞进行鉴定。转染24—7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毛囊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判定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①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筛选后的毛囊干细胞形态均一,呈铺路石状,透射电镜显示细胞胞体小,核浆比例大,核仁明显,细胞器发育不成熟,处于原始状态。②细胞表型:高表达CD34和α6-integrin,细胞阳性率≥90%。③pEGFP-N1质粒转染及示踪:转染16h左右细胞出现微弱绿色荧光,经G418筛选后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④细胞克隆形成率:与转染前比较,转染后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r=4.541,P〈0.01)。 结论:①利用二步酶消化法联合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毛囊干细胞。②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能稳定标记毛囊干细胞,是较理想的示踪方法,但细胞增殖能力受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毛囊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表皮、皮脂腺和毛囊的能力,在烧伤、创伤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特异性标志物和体外培养条件等方面存在争议。实验拟进一步探讨毛囊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以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其示踪标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7-05/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细胞生物教研室完成。①材料:新生7 d龄SPF级SD大鼠5只,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pEGFP-N1质粒由本实验室保存。②实验方法:大鼠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出含真皮鞘的完整毛囊,dispase消化,将毛囊从真皮鞘中挤出,收集形态完好且处于生长期的毛囊,分别在毛球部上端、皮脂腺下端横切毛囊,取中间部分置于胰酶和EDTA中联合消化,向所得细胞悬液中添加含10%胎牛血清DMEM/F12完全FAD培养基,常规培养7 d后,采用IV型胶原快速贴壁法两次筛选以分离纯化大鼠毛囊干细胞。待筛选后的细胞生长至70%~80%融合后,进行pEGFP-N1质粒细胞转染。③实验评估:通过超微结构观察与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α6-integrin的表达,对分离纯化的大鼠毛囊干细胞进行鉴定。转染24~72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毛囊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判定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①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筛选后的毛囊干细胞形态均一,呈铺路石状,透射电镜显示细胞胞体小,核浆比例大,核仁明显,细胞器发育不成熟,处于原始状态。②细胞表型:高表达CD34和α6-integrin,细胞阳性率≥ 90%。③pEGFP-N1质粒转染及示踪:转染16 h左右细胞出现微弱绿色荧光,经G418筛选后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④细胞克隆形成率:与转染前比较,转染后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t =4.541,P < 0.01)。 结论:①利用二步酶消化法联合IV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毛囊干细胞。②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能稳定标记毛囊干细胞,是较理想的示踪方法,但细胞增殖能力受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