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4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成年雄性杂种狗52只,体重12.3±1.8kg。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结果表明,生物激波管具有激波稳定、参数测试准确、重复性好、伤后早期即可进行各种功能性指标测定等优点。实验动物均见有不同程度的冲击伤,损伤程度与压力峰值有密切关系。提示生物激波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小型核武器、化爆产生的冲击波,造成典型的冲击伤,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冲击伤致伤设备。  相似文献   
62.
颅脑和胸部撞击伤发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介绍自制的各种生物撞击机,总结以往颅脑和胸部撞击伤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便为颅脑和胸部撞击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生物撞击机,给犬、兔、大鼠等动物造成不同类型的撞击伤,并进行颅脑和胸部撞击伤发生机制的研究。结果:(1)制成几种生物撞击机和颅脑、胸部撞击伤模型。(2)证实原发颅脑撞击伤的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于颅脑后形成的剪切应力所致。(3)继发性颅脑伤是因血管损伤、炎症损伤和兴奋性氨基酸增多致神经元钙离子内流等因素所致。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和血管扩张药物伊洛前列素(Iloprost) 均有抗损伤作用。(4)胸部损伤与胸腔内应力传播有关,黏性损伤标准可作为最有效的伤情指数。结论:原发颅脑和胸部撞击伤是由于体内应力传播和应力集中所致。继发性损伤与血管损伤、过度炎症反应和兴奋性氨基酸增多致使神经元钙内流增强有关,相应的拮抗措施有明显的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高原冲击伤的伤情特点.方法 成年SD大鼠130只,雌雄各半,分别暴露于环境压力53.99、61.33、65.60、96.60kPa,然后用BST-1型生物激波管致伤,各组驱动段压力均为3.8MPa.观察现场至伤后6小时动物存活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 随环境气压降低,冲击波引起的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肺损伤程度明显加重.伤后6小时,53.99、61.33、65.60、96.60kPa暴露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0%、16.67%、0、0.肺出血和肺水肿的程度随环境气压降低而明显加重,平均肺体指数分别为1.17%、1.08%、0.92%、0.71%.结论 高原环境可降低动物对冲击波的耐受性,高原冲击伤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较低海拔地区更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迷走神经活动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拟观察内毒素血症时颈迷走神经传入放电的变化。方法:试验于2004-04/05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四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内毒素组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记录并分析药物注射后10,30min,1,2,4h颈迷走神经传入放电频率的改变。结果:大鼠注射内毒素后各时间点放电频率明显升高犤基础放电为:14.00±2.89,内毒素注射后分别为:26.83±6.27,28.67±7.09,39.67±7.87,26.67±3.25,27.17±6.97犦,与基础放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166,P<0.05)。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相比(12.25±2.06,14.50±1.70,12.75±3.40,12.50±1.29,11.50±1.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25,2.874,2.726,3.393,3.604,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时颈迷走神经传入活动增强。迷走神经可能直接介导了外周免疫信息向脑内的传递。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情绪状态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角色功能和整体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延长高原弹片伤伤员初期外科处理时间的措施。方法在海拔3658m的拉萨地区,以滑膛枪发射1.03g的钢球击中猪后肢股中部,避免伤及股骨、大血管。实验猪随机分为缓释体组和口服对照组。伤后1小时在缓释体组实验猪伤道内放置生物陶瓷药物缓释体,内盛装原药环丙沙星25mg,替硝唑60mg,包扎伤道,24小时后更换敷料,48小时后取出缓释体,清创后闭合伤道,伤后第9天观察伤道愈合情况。于伤后1、24、48小时测定伤道组织的细菌数,并做药敏试验,于伤后24、48小时切取伤道组织,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对照组实验猪伤后口服环丙沙星和替硝唑,余处理同缓释体组。结果伤后24、48小时缓释体组伤道细菌数为10^4/g湿组织,伤道组织SDH、ATP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伤后48小时清创后,伤道愈合良好。口服对照组伤后48小时伤道感染明显,伤道细菌数达10^8/g湿组织。结论在高原弹片伤伤道内放置抗菌药物陶瓷缓释体,可防止感染,推迟清创至伤后48小时。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冲击波复合四氧化二氮(N2O4)染毒致冲毒复合伤对大鼠血气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c-fos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复制冲击伤、N2O4中毒及复合效应的3组动物模型,均于伤后3、6、12、24、48、72h活杀,进行主要器官病理形态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并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肺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三组动物PaO2均在伤后3~6 h内显著下降,冲毒复合伤组动物伤后PaO2下降最为显著,重者死于呼衰.三组动物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均有改变,以冲毒复合伤组的损伤最重;冲击伤和N2O4组c-fos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而于复合伤组表达持续呈强阳性,其阳性部位以支气管上皮、血管内皮和单核细胞为主.结论单纯中度冲击伤组和单纯中度N2O4组中毒早期血气均有显著变化;复合伤对血气的影响更为显著.另外,三组动物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均有改变,以复合伤组的损伤最重;结果表明c-fos基因表达可能参与复合伤对肺损伤的加重过程,提示对冲毒复合伤进行早期救治(在3~6h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8.
某型榴弹爆炸时绵羊的颅脑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榴弹对颅脑的致伤特点和规律,为战伤救治提供依据。方法:电引爆离地面7m高的榴弹,将36只绵羊布放于距爆心6-48m处,致伤时测量冲击波超压和破片速度,致伤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颅脑破片伤的发生率为破片伤动物的32%,伤后速发死亡率为75%,伤后6h时达100%。颅脑贯通伤和盲管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25%,伤道污染严重。50%的动物头颅缺失,颅底粉碎性崩折的动物占50%。脑表现出血广泛,最远可波及延髓,镜下在距伤道4cm处也可见出血、水肿、小血管破裂和神经元变性。颅脑爆炸伤可合并各部位的破片伤,其中以腹部和四肢最多,均为62.5%,其次是胸部合并伤,为50%。全部颅脑爆炸伤动物均合并有中度以下的肺脏冲击伤。结论:爆炸榴弹对颅脑的毁损性大,损伤范围广,颅骨缺损多,颅底易骨折,伤道污染重,合并伤多。  相似文献   
69.
<正> 氟碳代血液是目前唯一在临床试用的血液代用品,但因其可发生体内潴留和过敏样反应,因此还未能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报告我们在临床试用过程中因输注氟碳代血液而引起的过敏样反应15例,并就其发生机理和防治原则作简要论述。临床资料自1982年8月至1986年10月,氟碳代血液协作组在临床试用氟碳代血液343例,输注量500~1500ml。输注过程中和输注后发生过敏样反应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