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胃镜下放置鼻肠营养管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治疗中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治疗.对需营养支持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支持的观点已成为共识[1].安全、高效的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是实现肠内营养支持的必备条件.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胃镜下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新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束庆文 《中国医药》2007,4(1):499-50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23例经ERCP诊断与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E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及肝门部癌致胆总管重度狭窄3例,胰头癌致胆总管下段重度狭窄1例,胆总管无异常1例.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4.1%(16/17).其中行取石治疗17例,鼻胆管引流2例,胆总管塑料内支架置入3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4.8%(8/23).结论 ERCP与MRCP诊断符合率较高,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上应首选MRCP.ERCP是一项对胰胆管疾病有较高诊治价值但又有一定风险和较高技术要求的高新微创技术,治疗性ERCP技术有着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束庆文 《中国医药》2006,4(1):499-50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23例经ERCP诊断与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E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及肝门部癌致胆总管重度狭窄3例,胰头癌致胆总管下段重度狭窄1例,胆总管无异常1例.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4.1%(16/17).其中行取石治疗17例,鼻胆管引流2例,胆总管塑料内支架置入3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4.8%(8/23).结论 ERCP与MRCP诊断符合率较高,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上应首选MRCP.ERCP是一项对胰胆管疾病有较高诊治价值但又有一定风险和较高技术要求的高新微创技术,治疗性ERCP技术有着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束庆文 《临床荟萃》2009,24(7):633-635
幽门螺杆菌(Hp)从发现到现在已有20多年,20多年来Hp的研究一直是胃肠病学研究中的重点,而Hp感染治疗的研究又是Hp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抗生素在Hp感染治疗中的应用,HP耐药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以致HP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分析Hp的耐药现状与趋势,探索Hp的耐药机制,对指导临床用药,有效控制Hp相关疾病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HP耐药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束庆文 《中国医药》2010,6(8):503-504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间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最多见,但并不局限于胃肠区域,已经在肠系膜、网膜、肝脏等处发现了原发灶[1].其初步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确诊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CD117蛋白过表达.  相似文献   
27.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患者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置管成功6例,置管成功率75%。成功的6例中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88.5±104.6)μmol·L^-1下降为术后1周的(132.7±92.4)μmol·L^-1,其中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1/2术前水平4例,〈1/2术前水平2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例。术后37d死亡1例,术后不到1个月随访期1例。其余生存期超过3月4例,超过6月3例。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经济、安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束庆文 《中国医药》2011,6(4):503-504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间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最多见,但并不局限于胃肠区域,已经在肠系膜、网膜、肝脏等处发现了原发灶[1].其初步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确诊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CD117蛋白过表达.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硝苯吡啶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7月~1995年12月我们采用双盲法使用硝苯吡啶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87例消化性溃疡,对其溃疡性疼痛,胃镜下所见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87例均为以明显上腹部疼痛住院或门诊患者。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活动期溃疡,溃疡直径为3~25mm,无并发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