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2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采用Dextran微球G—50,φ50~150μ作实验性肝肾动脉栓塞及临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以1×1×1mm明胶海绵颗粒作近侧性肝动脉栓塞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Dextran微球能产生更为均一、更为末梢的微动脉栓塞。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均表明,它能栓塞到直径约100μ的微动脉水平。实验动物肝动脉栓塞后8周,微球仍不为组织所吸收;人体肝动脉栓塞后16周微球依然存在。能有效地减少或阻止肝肿瘤患者肝动脉栓塞后肝内、外侧支循环的建立,栓塞对癌瘤主灶及子灶均有显著作用。因此,Dextran微球是一很有希望的长效栓塞剂。  相似文献   
82.
83.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代谢性疾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患者中不少合并有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且一般年龄偏大,对手术耐受性差,在糖尿病尚未控制前手术,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故本人认为正确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李麟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8):463-464
不间断电源系统简称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PS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而出现的,属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UPS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元件,稳压稳频输出的电源保护设备,它可解决现有电力的断电、低电压、高电压、突波、干扰等问题,使计算机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医疗、工业控制等行业。作为疗养院机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UPS,  相似文献   
85.
认真重视介入放射诊疗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开展已20余年,发展很快,项目也很多,但很不平衡。当今,在推动新项目、新技术的同时,应把介入放射诊疗并发症放到重要议题上来考虑。  相似文献   
86.
支架置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泪管阻塞聚氨酯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评价其长期疗效。方法 对53例(64只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行聚氨酯支架置入术,术前及术后行泪道造影检查。术后平均随访48.3个月(13~78个月),观察支架长期放置及取出后鼻泪管的通畅情况。结果64只眼中,62只眼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96.9%,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支架通畅率为76馏%,3及5年时分别降至33.3%和28.6%。9枚完全阻塞的支架被取出,其中4枚发现有增生的组织,5枚有黏液样物质,2侧鼻泪管在支架取出后造影通畅,另2侧再次置入支架后通畅,但均于6个月内发生再阻塞。结论 鼻汨管支架置入术简单、安全,可以门诊治疗,但长期通畅率较低,支架取出后再阻塞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区域性和全身性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2月收治SAP 67例,入选条件:①SAP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1996年制订的第二次方案;②发病时间在72 h内;③暂无急诊手术指征.符合上述条件者共计4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组1(区域灌注组)、组2(全身给药组),病例数分别为27例和19例.组1采用改良Sheldinger法经股动脉分别插管至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胰大动脉近端、肠系膜上动脉左右支、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背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两组均行深静脉置管.两组除一般支持治疗外,组1经股动脉插管持续予生长抑素14肽、抗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时间为5~7 d.而组2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3±2.2)d和(28.4±4.3)d,感染发生率为14.8%和52.6%,治愈率为96.3%和57.9%,统计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区域灌注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常规静脉给药,并在防止感染发生及SAP重型化方面优于全身给药组.  相似文献   
88.
积极开展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导向下进行治疗的学科,人们普遍承认的是从1964年Dotter同轴导管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开始的。原因是介入放射学不是一项或几项技术,而是一门学科。至1974年放射医师Gruntzig研究出球囊导管,并立即应用于冠状动脉,这才在美国掀起了长时期的“球囊热”。虽然“介入疗法”传到中国最初是以治疗肿瘤的,在中国肿瘤较血管患者多,介入治疗肿瘤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肿瘤介入应该有所发展。但是血管介入不应忽视!近10年来,血管介入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器械有了很大的发展,血管腔内成形术,不只是使用导管、导丝和球囊,血栓切除器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在支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防止狭窄,有了药物洗脱支架,还有隔绝作用的覆膜支架等。把介入的重点放回血管上来,使介入放射学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89.
积极开展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分两大部分 ,即非血管性和血管性 ;从性质上又分为诊断和治疗两方面。非血管性诊断部分以穿刺活检为主 ,在腔道内注入造影剂 (如经皮胆道造影、PTC)诊断为次 ;治疗部分则包括狭窄腔道成形术和支架术、肿瘤消融术、囊肿硬化治疗与阻塞管道或脓腔的引流术等。介入诊断方面作为一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在 70年代与 80年代曾风行一时 ,而在掌握这一技术后坚持开展或进一步发展却很少或者说很难。应该说目前任何诊断方法除了采取样本鉴定外 ,都是欠完备的 ,CT与MR作为最近10~ 2 0年发展的新设备 ,与常规X线一样也只属于影像诊断 …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