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危重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HSCT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3例符合PC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PCP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1 d;影像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BDG)中位数为894.25 ng/L,共有91.3%的患者大于60 ng/L;60.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0 9/L;65.2%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200/μL。21例患者在肺泡灌洗液mNGS中检测到肺孢子菌属序列,15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上给予TMP-SMX抗肺孢子菌后18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死亡。 结论:HSCT后患者并发PCP为肺部急症,进展较快,常合并混合感染,血清BDG升高对PCP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mNGS)对肺孢子菌敏感性高,及早进行肺泡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治,明显降低病死率;PCP患者进展为需要机械通气及高流量吸氧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3.
大咯血31例护理体会福州肺科医院李肃人福建省老年医院李肃娴,张新梅近年我们收治31例大咯血病人,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大部份好转出院,现介绍护理体会。一、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4~76岁。住院时间16~356天,平均84天。其中肺结核大咯...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总结其对影像诊断的影响,探讨适合此类乳房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方法对37例经临床检查,全部行X线摄片,其中15例、5例、6例分别另行超声、CT、MRI检查。结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影响X线,表现为肿块或结节的病变的辨认及定性,对于病变钙化灶的显示影响不大,但干扰超声对囊性病变的判断;其在CT、MRI上的密度或信号类似水样,对观察病变影响较小,但CT存在放射线量大的缺点;超声、MRI对凝胶的分布、逸漏情况及内部结构显示清晰。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对乳房病变的影像诊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类乳房病变的影像检查以X线与MRI同时进行为最好,对凝胶情况的观察则以超声或MRI为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动态增强MRI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HCC。根据肿瘤动态强化特征分为三型(Ⅰ型:肿瘤信号动脉期高于或等于肝实质,门脉期低于肝实质;Ⅱ型:肿瘤信号动脉期和门脉期均高于或等于肝实质;Ⅲ型:肿瘤信号动脉期和门脉期均低于肝实质)。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测定石蜡包埋肿瘤标本的癌细胞核DNA含量,得出DNA指数(DNAindex,DI)和S期细胞分数(S-phasefraction,SPF)。分析HCC的MR动态增强分型与DNA含量及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42例中Ⅰ型增强29例,Ⅱ型12例,Ⅲ型1例。①Ⅰ型增强与Ⅱ型增强HCC的癌细胞SPF有显著性差异(P=0.001),Ⅰ型增强HCC的DI显著高于Ⅱ型(P=0.009)。②肿瘤的病理分级与DI及SPF有显著性差异,病理为III、IV级的肿瘤DI及SPF明显高于I、II级(P=0.027;P=0.035)。③MR增强类型与病理分级有显著性差异,Ⅰ型增强的HCC病理分化比Ⅱ型差(P=0.014)。结论HCC动态增强MRI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DI)、S期细胞分数(SPF)及病理分级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Kasumi-1细胞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研究随后出现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并用电穿孔方法将AML1-ETO siRNA转染Kasumi-1细胞,以非特异性的siRNA转染细胞作阴性对照;电转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载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绿色荧光以确定电转效率;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ML1-ETO siRNA的抑制效应;并应用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碘化丙锭(PI)法测定细胞周期DNA含量.结果 电转增强EGFP的转染效率可达44.5%;电转AML1-ETO siRNA可以有效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电转AML1-ETO siRNA 72 h后细胞增殖率[(47.90±0.02)%]低于对照组[(66.90±0.08)%](P<0.05);PI染色显示AML1-ETO siRNA转染细胞72 h后,G1期细胞比例为38.3%,对照组为31.6%,而处于G2/M期细胞分别为1.8%和2.4%.结论 化学合成的特异性siRNA能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siRNA介导的AML1-ETo融合蛋白表达减少阻滞Kasnmi-1细胞在G1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7.
剖宫产子宫瘢痕早期妊娠12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肃 《中国医药导报》2011,8(9):142-14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临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后清宫,出血量最少200 ml,最多1 500 ml,静点止血药及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等出血逐渐减少。1例经开腹行子宫全切术,2例行手术楔形切除瘢痕处妊娠胎块,并修补子宫。结论: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关键,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于潇  林君  李肃义 《广东医学》2012,33(15):2356-235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饮食结构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人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也越来越引起重视[1].目前,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血压是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生理指标,也是反映人体循环系统技能的重要参数[2],为疾病诊断、治疗效果观察、康复过程监控和进行预后判断等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3].因此,血压的测量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无创血压测量技术是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而产生的动脉搏动、容积变化等信号的提取、分析以及处理,从而计算得到相应的血压测量值[4].无创血压的测量分间断和连续两种方式.传统间断无创血压测量(如柯氏音听诊法和示波法)无法实时检测,且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连续无创血压测量能够监测每个心动周期中的动脉血压波形变化,不仅为高血压等患者提供及时发现治疗的有效途径,更在如超重、失重、航天员训练等特殊环境中体现出明显优势.与间断测量方法相比,无创血压连续测量在临床和医学研究中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9.
目的: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道萎缩,易导致取环困难。为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本院于取环前给予患者雌三醇软膏配合米索前列醇改善宫颈条件后再行取环术,取得满意效果。方法:选取绝经后宫颈萎缩明显的要求取环的患者,于取环前每日给予阴道用雌三醇软膏1周,手术前2h米索前列醇200μg后穹隆上药。结果:78例患者宫颈均有明显改善,宫颈变软,形成良好,宫颈钳夹顺利,扩张宫颈顺利,手术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痛苦。结论:雌三醇软膏配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mobilization,PBSCM)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后造血重建中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差异。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PEG-rhG-CSF动员(试验组);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G-CSF动员(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动员采集成功,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采集物的中位CD34+细胞计数分别为16.2×106/kg和8.9×106/kg(P=0.414);中位总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量分别为12.4×108/kg和9.9×108/kg(P=0.519)。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员时间分别为(10.66±1.45)d和(9.33±1.83)d(P=0.234)。动员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粒缺时间分别为(4.20±2.17)d和(3.80±2.04)d(P=0.608)。干细胞回输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粒系重建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14±1.29)d和(10.93±2.69)d(P=0.327)。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0.36±2.27)d和(12.27±3.38)d(P=0.121)。两组在干细胞动员和造血系统重建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药物经济学方面,PEG-rhGCSF平均费用明显低于G-CSF,分别为3 960元和(11 479.3±2 401.3)元(P < 0.001)。  结论  PEG-rh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自体PBSCM中疗效与传统的G-CSF相当,且可明显降低患者费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