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医药卫生   13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 胆结石常合并有心电图(ECG)改变。现将我院1998年1月~1998年8月收治的胆结石住院病人合并有显著异常心电图改变资料完整的50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本组病例均排除原有心脏病或心律失常病史患者以及现患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的心上疾病,如甲亢、高血压、脑血管病、扁桃体炎、颈椎病、肝炎、肝硬化、妊娠等。 1.2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92.
消核片致药物性肝炎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8例因服用消核片而致药物性肝炎病人,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46岁,平均34岁,服消核片时间20d至4个月后发病,剂量每次4~7片,每天3次,皆因患有乳腺增生症而服用,未服用其它药物,并排除病毒性肝炎、梗阻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  相似文献   
93.
新年寄语     
李民 《齐鲁药事》2008,27(1):1-1
在缤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总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2008年是<齐鲁药事>改版的第四年,四年间她经历了初创时期的困惑与艰难,主办单位变更过程中的磨合与坚持,但正是在广大读者的不断关注与支持下,<齐鲁药事>正逐渐日臻完善,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4.
95.
荔枝病的临床特征突出表现为低血糖,与1-磷酸果糖醛缩酶先天性缺陷引起的果糖不耐症很相似,为了探讨荔枝病的发生机理是否与果糖不耐症一致,作者对13例有荔枝病史者进行血清醛缩酶总活力测定和同工酶的分离,并与当地无此病史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荔枝病治愈者与健康者的醛缩酶总活力均正常。(2)荔枝病治愈者同工酶无先天性缺陷。提示此病的发病机理似乎与果糖不耐症不同,不是1-磷酸果糖醛缩酶先天性缺陷所致的果糖不耐症。  相似文献   
96.
背景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与神经生长、修复、再生和突触重塑密切相关,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以往学者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顶叶突触体素表达研究较多.采用线栓法堵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海马CA3区突触体素的动态表达,可为临床研究脑缺血后神经重塑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CA3区突触体素的动态表达以及神经修复的可塑性.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和河北医科大学.材料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为7,14,21,30 d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取5只大鼠.干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有无梗死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CA3区突触体素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②海马CA3区突触体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区,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神经元呈层状分布,各层细胞数量较多,形态完整,细胞核圆大且核仁明显,核仁被染成紫色,胞浆呈浅粉色,神经元同周围组织间无空隙存在.缺血组可见梗死灶,表现为正常结构消失,排列紊乱,细胞数量减少,胞核固缩、深染.假手术组SYN阳性神经元的吸光度值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同假手术组比较,SYN吸光度值明显降低(P<0.01),组内7~21 d时的吸光度值逐渐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0 d时SYN的吸光值降低,但同21 d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损伤后海马CA3区突触体素表达减少,但机体自身存在着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可使突触体素的表达逐渐上调.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SARS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9例恢复期肺弥散功能异常的SARS确诊患者,平均年龄为(31.44±11.53)岁,在平均病程为(73±4.97)天时接受为期3周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呼吸操、有氧运动及肺部物理因子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静息心率等方面评定,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恢复期SARS患者经康复治疗后,7例肺弥散功能正常,1例明显改善但仍低于正常标准,1例未复查。平均肺弥散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提高(P<0.01),呼吸困难程度和静息心率也有显著性改善(P<0.01和P<0.05)。与同期未绎康复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组静息心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属正常范围。结论:以深呼吸运动、有氧运动和物理因子治疗为主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期SARS患者肺弥散功能的改善,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超声特点。方法:对35例可疑先心病患行超声检查,对室间隔缺损患确定其部位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0例室间隔缺损中,28例与手术相符,2例不符。另5例为动脉导管3例.房间隔缺损2例,均与手术相符。结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在超声检查中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同其它类型室间隔缺损相鉴别。  相似文献   
99.
背景:群体反应性抗体可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患者肾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均低于非致敏患者.目的:根据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为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肾移植患者选配合适供者,观察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情况.设计:病例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对象:选择1997-01/20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施行肾移植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致敏受者,男41例,女95例,年龄(45±9)岁.初次肾移植115例,2次移植18例,3次移植2例,4次移植1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AT莱姆德抗原板和LAT-Mix混合抗原板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SMT72R抗人类白细胞抗原-1类单克隆抗体湿板和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DNA分型试剂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分型,根据美国器官共享网制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和Ⅱ类抗原可接受性错配原则进行供、受者选配.评估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下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1,3,5年存活率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致敏患者手术前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甲及特异性.②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组织配型.③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结果:纳入136例PRA阳性致敏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致敏患者中104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IgG抗体,76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IgG抗体,44例同时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和Ⅱ类IgG抗体.②按照传统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标准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0,1,2,3,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7,26,47,39和17例;按照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抗原0,1,2,3,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31,53,36,16和0例.③按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者移植肾1,3,5年存活率高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能提高肾移植供受者的相配率.②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用于预防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将BMSC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含EPO)、A组(EPO终浓度10 IU/m L)、B组(EPO终浓度100 IU/m L)、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和D组(EPO终浓度1 000 IU/m L),每组细胞培养24 h和48 h,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BMSC的细胞增殖率。将BMSC分为2组,分别为BMSC组(不含EPO)和EPO-BMS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每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MS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后,将受体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EPO组(术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 m L含有500 IU的EPO溶液)、BMSC组(术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 m L的1×106/m L BMSC细胞液)、EPO-BMSC组(经尾静脉注射1 m L500 IU/m L EPO体外培养的含有1×106/m L BMSC细胞液),采用血清肌酐(Scr)试剂盒测定血标本中Scr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培养24 h,各组BMSC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培养48 h,与对照组比较,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的BMSC增殖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组比较,EPO-BMSC组BMSC表面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肾移植术后1 d,各组受体鼠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5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和EPO-BMSC组受体鼠的Scr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EPO-BMSC组受体鼠的Scr水平低于EPO组、BM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和术后5 d,各组受体鼠移植肾组织中IL-4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及EPO-BMSC组受体鼠移植肾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5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和EPO-BMSC组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EPO-BMSC组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低于EPO组和BM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PO预处理BMSC可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保护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